新课程下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初探 织里实验小学 李晓燕当前,新课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是一场深层次、全方位的教育革命,它以“一切为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我担任了三年级的班主任,因为是刚接手这个班级,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对班级的情况一无所知,但随后我就发觉,学生很懒散,经常性不做回家作业的情况很多,对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一天早上,我刚踏进教室,“老师,袁德程回家作业没做。”课代表向我报告。“袁德程,为什么不做回家作业呢?” “爸爸、妈妈都很忙,我就忘记写了。”听到这些话,我愕然。织里镇是以童装生产为主线的城镇,经调查,我班有 50%左右的学生家里是生产童装的,爸爸、妈妈都很忙,很少有时间陪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些学生都是跟爷爷奶奶住的,对于没念过几年书的老人家,对于孙子,孙女的学习是爱莫能助。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呢,非常值得教育人士研究和思考。自主教育的心理因素主要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主要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其中,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核心。自我控制能力的外显行为主要是学生的自主管理,主要包括两个层次,即群体自我管理和个体自我管理。对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一、转变学生观念,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常常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当教师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和风细雨地对待学生时,其结果是不少学生因无压力而散漫,少数顽皮学生甚至视之为老师无法管束自己上课捣蛋,作业不做,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应引导学生明白:这种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班级气氛建立,需要学生高度的自觉性、严格的纪律性作保证。如何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要我成长到我要成长的转变,形成良好的自强,自律,自尊的自我意识呢?1、让学生明确自尊是获得别人尊重的前提,是培养自尊自爱的人格特征。小学生的情感世界丰富而细腻,他们与成人一样希望获得老师的尊重。当我决定把严肃的师生关系彻底改变时,我与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心:你们喜欢老师怎样跟大家相处?喜欢老师怎样给大家上课?喜欢怎样的老师?当“亲切”、“微笑”“公平”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时,我引导学生懂得,这样的班级氛围、课堂气氛更加需要大家高度的自觉性、纪律性作保证,确保班风优良,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