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 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 OSI Open Sou rce Initiativ e(简称OSI,有译作开放源代码促进会、开放原始码组织)是一个旨在推动开源软件发展的非盈利组织。OSI 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 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它是网络技术的基础,也是分析、评判各种网络技术的依据,它揭开了网络的神秘面纱,让其有理可依,有据可循。 一、 OSI 参考模型知识要点 图表 1:OSI 模型基础知识速览 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 层。1 至4 层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5 至7 层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由低到高具体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第 7 层应用层—直接对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应用程序可以变化,但要包括电子消息传输 名称 协议 传输基本单位 常用设备 功能 应用层 HTTP、FTP、Telnet、SMTP、POP3、DNS 报文 为用户应用程序提供服务接口 表示层 报文 :统一数据传输格式 会话层 报文 建立会话关系 传输层 HDLC 数据段 提 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面向连接或者无连接 网络层 TCP、UDP、IP、ARP、RARP 报文分组 路由器 基于 IP 地址的路由选路传输数据 数据链路层 HDLC 帧 二层交换机、网桥、网卡 建立相邻节点数据链路传输 物理层 比特流 中继器、集线器网线 (1 )提供传输数据的物理通路 (2 )传输数据 第6 层表示层—格式化数据,以便为应用程序提供通用接口。这可以包括加密服务 第5 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 中处理双工方式 第4 层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 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 第3 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 第2 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 第1 层物理层—原始比特流的传输 电子信号传输和硬件接口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受方则相反。 各层对应的典型设备如下: 应用层 ……………….计算机:应用程序,如 FTP,SMTP,HTTP 表示层 ……………….计算机: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