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名词解释。 1.矿相学:矿相学是以矿石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地质科学。其任务主要是用矿相显微镜(反光片光辉显微镜)等手段研究金属矿石的矿物成分、组构(构造、结构)特征,以及它们在时间上发育和空间上分布的规律性。 2.反射率:在矿相显微镜下垂直入射光经矿物光面反射后的反射光强于原入射光的比率。 3.反射色:指矿物光片在矿相显微镜直射光下所显示的颜色。 4.均质性:在正交偏光镜下,转动物台光片不发生亮度和颜色的变化的光学性质叫做“均质性”。 5.非均质性:在正交偏光镜下,转动载物台改变矿物方位发生亮度和颜色的变化(除四次消光之外)的光学性质叫做“非均质性” 。 6.双反射:单偏光下,当转动载物台改变矿物方位时,有一些矿物的切面可以观察到亮度(反射率)的变化,此即为“矿物的双反射”。 7.反射多色性:单偏光下,若转动载物台观察到矿物反射色有变化时即为该矿物的“反射多色性” 8.内反射:白光射向矿物光片表面除反射光线外,一部分光线折射透入矿物内部,当遇到矿物内部的解理、裂隙、空洞、晶粒界面包裹物等不同介质分界面时,光线就会被反射出来或散射开,这就是矿物的内反射作用。 9.硬度:矿物抵抗外来借些作用力的能力即为硬度。 10.矿物的综合鉴定:利用一项或几项典型鉴定特征来鉴定矿物的方法。 11.矿石的结构:是指矿石中矿物颗粒的特点,即矿物颗粒的形态、大小及其空间相互的结合关系,或矿物颗粒与矿物集合体的结合关系等所反应的形态特征。 12.矿石的构造:是指组成矿石中矿物集合体的特点,即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其空间相互的结合关系等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13.矿化期:也称成矿期,是指一个相对较长的成矿作用过程。 14.矿物生成顺序:同一矿化阶段内,能形成一组矿物,这些矿物不是都在同一时间内形成的,各种矿物行成的时间关系称为矿物的生成顺序。 15.矿物嵌布特征:是指该矿物的嵌布粒度和嵌布均匀性而言。 16.嵌布粒度:是指矿物颗粒的粒度范围及其大小颗粒的含量分布。 2 17.嵌布均匀性:指矿物在矿石中的空间分布均匀性。 18.矿物晶粒在形成过程中或形成后受外力作用可以形成解理。三角形空穴——方铅矿 二、改错 1.一般来说,反射率越高的矿物,内反射越低。(×)反射率>40%,无内反射。 2.光波进入矿物逐渐衰减的现象叫做折射率。(×)叫做反射率。 3.矿物在浸油中的反射率高于空气中的反射率。(×)低 。 4.内反射色就是矿物的透射色,称为表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