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二) 更新时间:2006-7-27 浏览:592 次 5.4.1.1 调查岩溶地貌的形态特征、规模、组成物质、组合特征及空间分布与过渡关系,划分地貌形态、组合类型(见附录 B)。 5.4.1.2 调查地表水文网与分水岭的成因、分布。演变历史及其和地下水文网的关系;河、湖 、洼地枯洪季节的变化和洪水淹没范围;各级剥夷面的分布高程和成因。 5.4.1.3 调查岩溶形态、规模与组合特征,发育层位与地貌、构造部位,选择代表性地段结合遥感图象解译统计其发育密度:对大型洞穴调查其出露位置、成因、形成条件、洞口及内部形态和堆积物特征,测制平、剖面图。注意调查岩溶发育与岩性、构造、地貌及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关系。 5.4.2 碳酸盐岩调查 5.4.2.1 调查碳酸盐岩的岩性成分和岩性组合特征: a.根据碳酸岩盐的矿物成分,确定岩石类型,可概略划分为石灰岩类(包括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类(包括灰质白云岩)、泥质灰岩(白云岩)、硅质灰岩(白云岩)等(见附录 A1.1); b. 按填图单位统计划分岩性组合类型,可分为灰岩类,灰岩夹白云岩类,灰岩、白云岩(互层)类,白云岩夹灰岩类,白云岩类,灰岩(白云岩)夹泥质灰岩类,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互层)类,泥质灰岩夹灰岩(白云岩)类,泥质灰岩类等(见附录 A1.2); c.调查碳酸盐岩的工程地质特征,包括岩体强度 (见附录 D1)和结构特征;特别注意调查描述其中所含 的泥质、燧 石、磷 灰石、炭 质、沥 青 、黄 铁 矿、石膏 等成分的含 量 、分布与产 状 及其对岩体工程地质性质的影 响 。 5.4.2.2 调查描述碳酸盐岩的结构、构造特征(见附录 C)。对于 岩层厚 度可分为: a.块 状 :单层厚 度在 于 1.0m; b. 厚 层:单层厚 度 0.5~ 1.0m; c.中厚 层:单层厚 度 0.1~ 0.5m; d.薄 层:单层厚 度小 于 0.1m。 5.4.2.3 调查碳酸盐岩中的非 可溶岩夹层, 注意调查描述粘 土 层、铝 土 质或 炭质页 岩、高岭土 、煤 层等软 弱 夹层的岩性、厚 度与分布。 a. 按碳酸盐岩在 填图单位中的累 计厚 度百 分比 ,可分为如 下类型: 全 碳酸盐岩类型 碳酸盐岩累 计厚 度百 分比 大于 90% ,简 称 全 型; 准 碳酸盐岩类型 碳酸盐岩累 计厚 度百 分比 (60~ 90)% ,简 称 准 型; 半 碳酸盐岩类型 碳酸盐岩累 计厚 度百 分比 (40~ 60)% 。简 称 半 型; 贫 碳酸盐岩类型 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