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诊疗指南VIP免费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诊疗指南_第1页
1/6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诊疗指南_第2页
2/6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诊疗指南_第3页
3/6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诊疗指南概述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eneralizedmyastheniagravis,GMG)是神经肌肉接头处因自身抗体破坏突触后膜导致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疾病。临床表现为骨骼波动性无力、不耐疲劳,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症状多分布于眼部、球部、四肢肌肉,严重者累及呼吸肌造成呼吸衰竭。病因和流行病学由特异性抗体介导、细胞和体液免疫参与,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导致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患者外周血中可发现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抗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受体激酶(MuSK)抗体或脂蛋白 4(LRP4)抗体。例如,MG 患者外周血中测得的 AChR-Ab,作用于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起到封闭受体、激活补体、破坏突触后膜等作用,导致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肌肉疲劳无力。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年平均发病率为 8.0/100000〜20.0/100000 人。在我国有两个发病高峰,40 岁以前和 60 岁以后。40 岁以前女性多于男性,60 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重症肌无力约有 80%合并胸腺异常,20%合并胸腺瘤。胸腺组织中生发中心存在大量 T 细胞,刺激外周血中的 B 细胞活化增殖,生成特异性抗体。临床表现经常从一组肌群开始,逐渐累及其他肌群,以上睑下垂和复视为最常见的发病症状,占 80%。骨骼肌无力表现为波动性和易疲劳性,晨轻暮重。根据临床表现,按 Osserman 分成 5 型。I 型:眼肌型,表现为上睑下垂、复视等。IIA 型:轻度全身型,四肢肌群轻度受累。IIB 型:中度全身型,四肢肌群中度受累,通常有咀嚼、吞咽和构音障碍。III 型:重度激进型,进展快,数周或数月内累及咽喉肌,半年内累及呼吸肌。W 型:迟发重度型,缓慢进展,2 年内累及呼吸肌。V 型:肌萎缩型,起病半年内出现骨骼肌萎缩。神经科查体可见四肢近端、躯干、颈部、颅面部肌肉无力,不耐疲劳,Jolly 试验阳性,腱反射正常,无感觉障碍,无病理征。部分病人可进展至呼吸衰竭,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辅助检查1•诊断性试验(新斯的明试验)肌内注射斯的明,注射前可参照 MG 临床绝对评分标准,选取肌无力症状最明显的肌群,记录一次肌力,注射后每 10 分钟记录 1 次,持续记录 60 分钟。观察前后肌肉无力的变化特点,以改善最显著时的单项绝对分数,依照公式计算相对评分作为试验结果判定值。相对评分=(试验前该项记录评分一注射后每次记录评分)/试验前该项记录评分 X100%,作为试验结果判定值。其中<25%为阴性,25%〜V60%为可疑阳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诊疗指南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