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基本概念一、渔业资源的概念渔业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食物的一个重要来源,它为从事捕鱼活动的人们提供了就业、经济利益和社会福利。在许多国家,鱼类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 2/3 的世界人口提供了 40%的蛋白质,在亚洲有近 10 亿人依靠鱼类和海洋食物作为他们主要的动物蛋白质来源。在我国,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据统计,1978 年我国渔业总产值仅占大农业总产值的 1.6%,到 1997 年提高到 10.6%。根据 2002 年农业部渔业局的统计,2002 年全国水产品总量达到 4565.18 万吨,连续 10 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海洋捕捞产量为 1433.49 万吨,全社会渔业总产值达到 3109.93 亿元(当年价格),渔业劳动力达到 1312.87 万人,对外贸易总量为 457.6 万吨,对外贸易额达到 69.0 亿美元。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到 36.05 公斤。因此,渔业资源在食物安全、渔民就业、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渔业资源是发展水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之一。渔业资源状况不仅受其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栖息环境条件的变化和人类开发利用状况而变动。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日益进步,渔业资源的开发种类也在不断扩大。《辞海》中认为:“水产资源是指水域中蕴藏的各种经济动植物(鱼类、贝类、甲壳类、海兽类、藻类)的数量。渔业上对经济动植物的数量通常称为渔业资源。包括已成熟可供捕捞的部分和未成熟的预备捕捞的部分。”《农业大词典》和《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产业卷)中将水产资源定义为:“水产资源是指天然水域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的总称,又称为渔业资源。”在上海水产学院主编的内部教材中,将水产资源和渔业资源分别定义为“水产资源为水域中蕴藏着的经济动、植物(鱼类、软体动物、甲壳类、海兽类和藻类等)的群体数量”,“渔业资源是指水产资源中可供捕捞的经济鱼类和其他经济动植物的群体蕴藏量”。综上所述,我们将渔业资源定义为:天然水域中可供捕捞的经济动、植物(鱼类、贝类、甲壳类、海兽类、藻类)种类和数量的总称。渔业资源生物学是研究鱼类资源和其他水产经济动物群体生态的一门自然学科,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它是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为渔业生产服务的科学,是鱼类学和水产动物学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实际应用。由于在世界渔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