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耕地抛荒现状调研报告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眼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的发展,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富裕的目标。而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基本生产资料,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农业发展进程的加快,耕地与人口,耕地与环境,耕地与粮食安全,耕地的合理利用与管理越来越受到国家高层和广大人民的关注。然而,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效益比较低,不少农民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导致不少地方耕地抛荒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到农业及农村的稳定发展。为此,笔者一行四人深入永兴县**乡,就耕地抛荒的现象走访了各村、组广大干部群众,发放调查问卷 50 余份,经调查研究,现以**乡为例,对农村耕地抛荒现象作以下探析。一、耕地抛荒现状**乡全乡共有耕地面积 10262.12 亩,其中水田 5982.52亩,旱土 4279.6 亩,全乡总人口 18626 人,人均耕地面积 0.55 亩,远远低于全国人均 1.5 亩的水平,是一个耕地资源匮乏乡镇。通过上门走访、问卷调查以及实地勘察的方式,了解到全乡各村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耕地抛荒现象,呈现“三多三少”的特点。1、在季节分布上,季节性抛荒多,长年性抛荒少。**乡主要农作物以水稻和烤烟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红薯为主。而易家、坪乐、高城、公平、五陵五村的村民基本上都是实行烤烟加晚稻的种植方式,**、柏树两村除了种植烤烟外,有 40%的水田都是种植一季中稻,而土桥村基本上没有种植烤烟,有 60%的水田是种植中稻,中稻收割后,基本上也就不再种植农作物或经济作物,造成了部分水田的季节性抛荒。全乡 90%的旱土是种植花生和红薯,一般收获后便不再复耕,造成大部分旱土存在季节性抛荒。而长年性抛荒的耕地除了在易家、土桥两村一些用水极其匮乏的地域存在外,全乡其他地方还是比较少见。2、在耕地分布上,旱土抛荒多,水田抛荒少。调查发现,全乡 70%以上的抛荒都是旱土,村子前后、山坡山脚经常可见荒芜旱土,而水田搁荒则较少。**乡人均水田面积本来就非常少,不到 0.3 亩,加上传统的烤烟及水稻种植方式已为大部分村民习惯,在很长一段时期,也是这里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因此,水田基本上村民都自己种植,即使外出务工,也会由在家的老人耕作,或者转包他人,所以水田抛荒很少。而旱土虽然耕作劳动强度低,但是由于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