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PID在PLC中的实现VIP免费

PID在PLC中的实现_第1页
1/9
PID在PLC中的实现_第2页
2/9
PID在PLC中的实现_第3页
3/9
3.1 PID 控制算法及在PLC 中的实现 3.1.1 PID 控制算法 PID控制器的输入量e是设定值r和检测值y的偏差量,即 ,经过运算,并输出控制信号u。PID控制算法的理想形式为 01tcdideuKeedtTTdt 式中 cK ——控制器比例增益; iT ——积分时间; dT ——微分时间。 由理想PID控制算法连续形式可以得到其离散形式。离散 PID控制算法有三种不同的形式:位置算法、增量算法、速度算法。由连续的PID算法容易的到其位置算法,为    0s11Tkcksdiie ke ku kKee i TTT 其中, sT 为采样周期。 PID控制增量算法为相邻两次采样时刻所计算的位置值之差,即   1u ku ku k PID控制速度算法为增量值除以采样周期,即   su kv kT 3.1.2 PLC 中的PID 实现 由于理想PID 控制算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理想3-13-23-33-4PID 要改进之后才能使用。 S7-200 PLC 的PID 指令中,PID 控制算法是基于理想PID 控制算法的改进得到的。其微分项采用微分先行改进,积分项采用抗积分饱和法改进。 微分先行,是指只对被控量微分,而对偏差无微分作用,这样避免了当改变设定值时对系统产生冲击。 抗饱和积分,是指对计算出的控制量限幅。在S7-200 PLC 中,积分项MI 的积分公式为 sncnniTMIKSPPVMXT 式中 nMI ——第 n 次采样的积分项数值; nSP ——第 n 次采样的设定值数值; nPV ——第 n 次采样的检测值数值 MX ——第 n-1 次采样的积分项数值。 对控制量的限幅为 1.0()1.0()0.0nnnnnnMXMPMDMMXMPMDM  式中 nMP ——第 n 次采样的比例计算输出数值; nMD ——第 n 次采样的积分计算输出数值; nM ——第 n 次采样的PID 控制量计算输出数值。 通过按照上述方式调节 MX ,一旦计算输出返回适当范围即可实现系统应答能力的改善。控制量也被固定在0.0~1.0。 S7-200 PLC 中使用PID 控制算法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用指令集中的PID 计算指令;令一种是使用PID 向导,根据向导提示一步一步完成 PID 的参数配置,生成 PID 指令。无论是哪种方式使用PID 指令,都需要建立 PID 回路表。PID 回路表是存储用于控制回路操作参数的连续存储空间,长度为80 字节。对于使用PID 指令向导建立存储区,用户还需额外分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PID在PLC中的实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