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miere 几种抠像技巧 抠像是视频编辑中常用的特技,Premiere 软件对此特技不是最好的工具,但由于该软件是许多非线编辑中常用的软件,所以笔者在此做了大量的试验,探索了一些经验,总结于此,仅供参考。 “抠像”一词是从早期电视制作中得来的。英文称作“Key”,意思是吸取画面中的某一种颜色作为透明色,将它从画面中抠去,从而使背景透出来,形成二层画面的叠加合成。这样在室内拍摄的人物经抠像后与各种景物叠加在一起,形成神奇的艺术效果。正由于抠像的这种神奇功能,所以抠像成了电视制作的常用技巧。在早期的电视制作中,抠像需要昂贵的硬件支持,且对拍摄的背景要求很严,需在特定的蓝背景下拍摄,光线要求也很严格。如今的硬件特技已能轻松地做到了,但价格却使人望而生畏,是许多中小单位不能承受的。如今的非线性编辑软件大都能做抠像特技,而且对背景的颜色要求也不十分严格,如After Effcts 等,但这些软件在非线性编辑时往往与视频采 集 压 缩 压 和 高 速 硬盘 配 合有 一定的困 难 。Premiere 是通 用的非线性编辑软件,巧妙 地应 用其 中的Key 功能并 与其 它特技配 合同 样能达到较 好的抠像效果。下面我 们 将抠像分为几种不同 情 况 分别 介 绍 其 制作方 法 和 步 骤 。 一、 通 常情 况 下的抠像 这里的通常情况是指拍摄的素材较好,如背景色较干净、单纯、均匀。抠像时先将背景素材调入A 轨或B 轨,再将欲抠像的素材拖到S 轨(A、B 轨是转换特技轨,没有透明特技)。如图-1 所示,通过透明(Transparency)进入“Key type”选择,选取色键(Chroma),并在颜色样本窗里选取要抠去的背景色,适当地调整 4 个参数(Similarity、Blend、Threshold、Cutoff)即可一次抠去背景色,显露出欲合成的底层图像。 图1 一般抠像设置 二、在背景不干净的情况下抠像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素材在拍摄时留下一些遗憾,如背景颜色不干净,光线不匀,人物与背景太近而留下较宽较重的阴影等等。这样在后期抠像时出现一些麻烦,但只要仔细地选取色键颜色,反复比较,并用放大镜在样本窗里(Sample)放大,用手形工具拖到各个位置仔细观察,一般也能抠干净。有时在素材输入时,由于放像机和视频之间的相位之差,画面的一边或两边有一道黑边,这种情况常常是很难避 免 , 在抠像处理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解决: 1. 在设置透明时,调整样本窗里被透明的区域,可以拖住样本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