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学习进行到底——BIM 为建筑院校构建完整教学案例将学习进行到底 —— BIM 为建筑院校构建完整教学案例【摘要】 根据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BIM 试点项目之一 ——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线索,探讨在技术设计阶段有关BIM 应用的项目特点、工作目标、工作周期的把控、工作的软硬件平台、参加专业及其之间的配合、 以及对整个测试项目的跟踪。【关键词】学习 测试 BIM 目标 周期 平台专业 跟踪0 背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于2010 年启动了关于 BIM的探索,为设计方法、 建造技术从二维转向三维做准备。由于在业内起步相对较晚, 因此我们以学习的态度, 针对几个不同类型的项目, 从不同角度和深度,展开了对BIM 技术的学习,并结合实际工程进行应用测试。基于以往对三维设计技术测试的痛苦回忆,关于项目的选择, 我们显得非常慎重。 规模和复杂程度形成的十字坐标, 将不同的项目划分为4 个类型(图 1)。根据以往应验,我们在第四象限选择适当的项目。 这个项目的特点应当是: 复杂程度较低的正交体系中小型项目。最终,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成为了BIM 学习和测试的对象。项目团队为本次学习、测试设定了两个工作目标:1)基于 Revit 平台,探索完整的工作模式,以应对技术设计阶段的成果要求;2)以 BIM 模型为基础, 尝试其扩展应用潜力, 提高设计产品附加值。第一个目标可以简化为: 如何利用 BIM进行施工图(或称为施工模型)设计,第二个目标是随着 BIM 模型的持续深化,将工作成果不断扩展,以减小综合设计产品的边际成本。1 项目概况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徐州南郊风景文化区,新图书馆位于西校门入口处,是校园新区的形象标志。基地周边环境优雅静谧, 植被丰富。设计的基本构思体现在充分利用环境,为百年树人的学府提供一个充满诗意的阅读场所(图 2)。下部观景敞廊联系了亲水平台和一系列公共空间;一层外向舒展的形体逐渐向四周蔓延,自然地与基地周边的水面、山坡、树林融为一体。上部层层叠落的平台创造了动态的平衡,稳重且不失活泼的建筑形体象征了树的寓意;不断转折的外边界结合连续的植物池, 将更多的周边环境收纳为阅览区的景窗(图3)。井字梁与斜撑勾勒出清晰的混凝土结构, 特有的八面柱和景观点缀的石刻艺术隐喻徐州特有的汉文化传统;局部露明的各类管线将为建筑工程类学生提供实地参观的教学案例。2 经济技术指标(表1)3 施工图成果分析通过和北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