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机构13项护理安全管理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1-保护性约束管理规范保护性约束这⾥特指在护理⽼年⼈(患者)过程中,针对⽼年⼈(患者)特殊的精神症状(如躁动)对其采取的强制性的最⼤限度限制其⾏为活动的保护措施,⽬的是最⼤限度的减少其意外对患者或⽼年⼈的伤害。1. 使⽤⽬的限制不合作的长者⾝体或肢体的活动,防⽌⾃伤,确保长者安全和各项护理⼯作的顺利完成。防⽌长者在不能⾃控的情况下拔除⾝上的导管。保护⽼⼈安全,防⽌因情绪躁动发⽣坠床、跌倒等其他不可预计的意外损伤。2. 常见⽅法采⽤护垫式、⼿腕式约束带、保护⾐、带等将⽼年⼈(患者)的⼿腕、踝关节、肩、膝等部位进⾏约束后固定在床或椅⼦上,限制其活动能⼒和活动范围。3. 管理要求(1)严格掌握保护性约束指征,积极治疗⽼年⼈(患者)原发疾病,严禁因减轻⼯作量或惩罚患者为⽬的对患者进⾏约束。(2)对⽼年⼈(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须告知⽼年⼈(患者)家属或委托⼈实施约束的⽬的、⽅法、持续时间等,使⽼年⼈(患者)家属或委托⼈理解保护性约束的重要性、安全性以及存在的风险,征得⽼年⼈(患者)家属或委托⼈同意并在《约束知情同意书》(见附表)上签字后⽅可实施保护性约束。(3)实施保护性约束前需评估⽼年⼈(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度,约束部位⽪肤⾊泽、温度及完整性。(4)实施保护性约束前,⼯作态度和蔼,说明⽬的,消除⽼年⼈(患者)的恐惧,避免动作粗暴,⾔辞激烈。(5)选择合适的保护性约束⽤具,评估保护性约束⽤具的材质、⼤⼩以及安全性、舒适性。(6)严格执⾏保护性约束⽤具的操作规程,确保⽼年⼈(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保持适当活动度,约束带松紧度适宜,以插⼊两横指为宜。(7)加强⽼年⼈(患者)巡视,每两⼩时巡视⼀次,检查保护性⽤具是否处于功能状态,⽼年⼈(患者)肢体有⽆发绀、肿胀等情况,如肢体出现循环障碍、⽪肤破损,须⽴即解除约束并密切观察⽼年⼈(患者)肢体和⽪肤情况。(8)需持续进⾏约束的患者,需每2⼩时松解⼀次,每次5-10分钟,松解期间需由专⼈看护。(9)严格约束部位⽪肤交接,做到班班交接,如有⽪肤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上报护理部长采取相应护理措施。(10)动态评估保护性约束⽤具的适⽤性,如有破损及时予以更换,保持约束⽤具的清洁,如有潮湿、污渍等及时进⾏清洗。动态评估⽼年⼈(患者)病情,根据⽼年⼈(患者)情况及时调整约束具⽤种类、数量、约束时间等,及时解除约束。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