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 §1 地下水水质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地下水长期埋藏和运动在地下岩石的裂隙和土壤孔隙中,不断溶解与其相接触的岩石和土壤中的盐类和气体,使之成为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此外,人类活动也不断改变着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如污水的排放、农药化肥的流失进入地下水等,都是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变化的原因。 1 .1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成分复杂,包括:离子,气体,络合物,胶体,微量元素,有机质,悬浮物,细菌、病毒等 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绝大多数可在地下水中发现. 2、 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成分 八大离子:Cl-, SO4-, HCO3- , CO32- , Na+ , Mg2+ , Ca2+ 和 K+ 不同离子含量的多少决定水的化学类型 低矿化水:以 HCO3- , 及 Ca2+ 、 Mg2+ 为主; 中矿化水:以 SO4- 及 Na+ 、 Mg2+ 为主; 高矿化水:以 Cl-、Na+ 为主; 3、 主要气体成分: CO2、O2、N2、H2S 等 气体主要影响地下水的氧化还原性质和酸碱度。 CO2:来源复杂:在地壳浅处,可来源于大气,也可来自土壤中生物化学作用所形成的产物。在地壳深处的火山活动和岩浆活动地区,碳酸盐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中的二氧化碳称为游离二氧化碳。当水中含有重碳酸根离子时,要有一定数量的游离二氧化碳与之平衡。当水中游离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平衡需要时,遇有碳酸钙物质,就可溶解碳酸钙。这种与碳酸钙起反应的二氧化碳称为侵蚀性二氧化碳。侵蚀性二氧化碳对混凝土和金属均有破坏作用。当水中的可溶性二氧化碳超过 500mg/l 时称为碳酸矿水,可作饮料。 O2 和 N2 :来源于大气;氧化环境:有溶解氧的环境称为氧化环境,氧化环境中可使许多有机物和无机物被氧化;氧的含量随深度减少。 硫化氢 H2S :是缺氧还原条件下有机物生物化学作用的产物;油田地下水和火山岩区矿泉水中含量高。 4、 地下水中的微量元素、有机成分和细菌 微量元素:含量<10mg/L 的元素称之。溴(Br)、碘(I)、氟(F)、硼(B)、磷(P)、铅(Pb)、锌(Zn)、锂(Li)、锶(Sr)、钡(Ba) 、砷(As) 、钼(Mo)、铜(Cu)等。迁移性能弱,分布不广,但近年来,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工业废水和矿业废渣的处置和排放以及放射性废料的处理等使得地下水中某些微量元素剧增,造成地下水的污染。某些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可导致地区性的病害(如氟病、地甲病、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有些可致地区病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