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 一, 名词解释 1. 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 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 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 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 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 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 程 。经 变质作用所 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 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 受力而发生变位 、变形留下的形迹。 8. 构造运 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 械 运 动。 9. 结晶分异 作用:岩浆 冷 凝 过 程 中,各种矿物按 结晶温 度不 同 而先 后分离 出 来。 10. 重 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 种矿物经 过 有 限 的颗 粒 溶 解、组分迁 移 ,而又重 新结晶成粗 大 颗 粒 的作用,但 并 未 形成新矿物。 11. 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 速 震 动叫 地震 ,地表以下始 发震 动的位 置 叫 震 源 ,地表上任 一点 到 震 中的水 平距 离 叫 震 中距 ,震 源 到 地面任 一点 的距 离 叫 震 源 距 ,地面及 房 屋 建 筑 物遭 受破 坏 的程 度叫 地震 烈 度。 12. 风 化作用:由于温 度的变化,大 气 、水 和水 溶 液 以及 生物的生命 活 动等 因 素的影 响 ,使 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 堆 积 物的过 程 。 13. 土 壤 :风 化壳的表层,它 是 由各种风 化作用的产 物再 经 过 生物风 化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 是 富 含腐 殖 质。(分为 表层、淋 积 层、淀 积 层) 14. 风 化壳:残 积 物和土 壤 在地表形成的一个 不 连 续 薄 层称为 风 化壳。 15. 准 平原化:当 一个 地区 在相当 长 的历史阶 段 中地壳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