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鱼回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斑点叉尾鱼回生长快,个体大,食性杂,抗病力强,起捕率高,适温广,且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尤其是无肌间刺,加工性能良好,加工出口前景十分广阔,因而深受消费者和养殖者的青睐。近年来,斑点叉尾鱼回作为养殖新品种得以迅速推广,苗种供应成为养殖的瓶颈。现将斑点叉尾鱼回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第一章 亲鱼选择和培育 斑点叉尾鱼回的人工繁殖方法可分为池塘法、围栏法和水族池法。因池塘法具有投资少、易操作等优点而广泛采用,这里将着重介绍斑点叉尾鱼回的池塘人工繁殖法。 第一节 生殖器官及怀卵量 斑点叉尾鱼回雄鱼生殖器官包括精巢、输精管。精巢一对,长条分枝状,精液似水状,不易挤出。雄鱼在全年各个月份,都具有生命力的精子,能多次排出精液。雌鱼卵巢一对,长袋状,右侧略大。雌鱼在性成熟后每年产卵一次。成熟卵细胞呈椭圆形,深桔黄色,卵沉性,卵膜较厚,受精后卵呈粘性,卵粒相互粘结成不规则块状。卵半透明,卵黄丰富。产卵数根据亲鱼大小有差异,雌鱼体重在1.8 公斤以下每尾可产卵4000 粒,体重4.5 公斤可产卵3万粒。据蔡焰值(1988)等报道,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相对怀卵量为每公斤3913~ 15060 粒。 第二节 亲鱼选择 亲鱼选择是人工繁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人工繁殖的成功与否及繁殖苗种的数量和质量。 选择性成熟雌鱼时,要求其腹部膨大柔软,有弹性,将鱼尾部向上提起时,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略圆,稍大,红肿,微向外突,用挖卵器检查卵粒如见到卵核偏位比例较大时即可催产。成熟雄鱼一般体色呈深灰色或灰黑色,腹部扁平,生殖器管状,末端尖细突出。在池塘培育条件下,三龄鱼有16%能顺利产卵,但其怀卵量少;四龄鱼可在6 月中旬产卵,怀卵量大,产卵率高。故选择亲鱼最好在四龄以上,重1.5 公斤以上,体长30~ 51cm。 第三节 亲鱼的培育 亲鱼培育是人工繁殖的重要一环,它决定着人工繁殖成功与否及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和苗种成活率的高低。 1、池塘选择 亲鱼池以3~ 4 亩为宜,水深1.5 米左右,产卵水深在1.3 米左右为好。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池底平坦少淤泥。以硬底质或沙底质为最好。亲鱼放养前应对亲鱼池实施严格消毒,消灭野杂鱼。进排水口应设栏鱼设施,防止亲鱼逃逸和野杂鱼进入池塘。 2、放养密度和性比 斑点叉尾鱼回亲鱼的放养密度为每亩放养量为30~ 50 尾,并搭配体长10~ 13cm 鲢、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