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状况与人民币的“汇率” 1 9 4 9 年1 0 月1 日是我们中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新中国的诞生,既是旧中国历史阶段结束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奋发图强改写中国历史的“起点”。 1 9 4 9 年的中国,人口5 4 1 6 7万,人口出生率为3 6 ‰,死亡率为 2 0 ‰,其中“孕 产 妇 死 亡 率”为1 5 ‰,“婴儿死亡率”为2 0 %,平均寿命为3 5 岁; 1 9 4 9 年的中国,耕地1 4 6 8 1 5 . 8 万亩,粮食平均亩产7 7 公斤,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 1 3 1 8 万吨,中国人的“年人均粮食常量”为2 0 9 公斤; 1 9 4 9 年的中国,工农业生产总值:4 6 6 亿元(人均:8 6 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3 2 6 亿元(人均:6 0 元),工业生产总值:1 4 0 亿元(人均:2 5 .8 元); 1 9 4 9年的中国,国民收入:3 5 8 亿元(人均国民收入:6 6 .1 元);社会总产值:5 1 8 亿元(人均:9 5 .6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 4 0 亿元(人均:2 5 .1 元);国民总产值1 2 3 亿美元,人均国民总产值2 3 美元,人均国民收入1 6 美元; 1 9 4 9年的工业产品中:钢产量仅为1 5 万吨,生铁.2 5 万吨;煤产量3 2 0 0万吨,石油 1 2 万吨;水泥6 6 万吨;机床 1 3 0 0 台,缝纫机 2 0 0 0 台,收音机:4 -0 0 0 台,自行车1 4 0 0 0辆…… 1 9 4 9 年的中国,新诞生的人民共和国是在经济基础极为薄弱的情况下进行“战后经济恢复工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恶劣,整个社会仍然处在十分贫穷与落后的状态中;人民政府提出“勤俭建国”,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都实行“供给制”,以身作则地组织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计报酬地忘我劳动。——于是,随着国内局势的逐渐稳定,中国的工农业生产在 1950年进入快速地恢复与发展时期。1952年,中国的工农业生产总值就比 49 年前的最高年份1936年还高出 20%,提前完成“战后经济恢复”任务,年平均经济发展速度约为19%!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派遣“自愿军”进入朝鲜与美国率领的“联合国军”对抗,被称为新中国的“抗美援朝”时期在;由于联合国对新中国实施“经济制裁”,加上美国为首的“民主国家”对中国的实施“经济封锁”,再加上中国在那时侯经济基础特差,能够用于“出口”的“外贸商品”极少,致使新中国初期的外汇收入极为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