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讲以小见大定义 :" 以小见大 " 的写作手法 : 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 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 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 , 以小见大 , 从不全到全的表现手法, 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 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 , 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 也是写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 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 而是小中寓大 , 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 是简洁的刻意追求。以小见大的好处: 一是事件平凡 , 人物亲切 , 读来就好象发生在身边, 容易引起读者共鸣;二是平凡中显伟大, 细节中定成败, 细微中见变化, 事件简单 , 却含义深刻 , 引人深思 ; 三是小中见大 , 是春秋笔法的一种变化形式, 以这种方式记人记事, 令人印象十分深刻, 有的成为典故, 有的成为成语 , 流传千古。典型的例子就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一件小事》, 小思《蝉》 , 席慕容《贝壳》。叙事散文读后 , 给人以小见大之美。首先明确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以小见大。是取大于小之中 , 取万里于方寸之间的艺术手法。我们要对艺术手法进行分析, 就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到生活的本质 , 找到作者思想情感的着眼点, 然后结合内容进行分析。一、阅读《蝉》回答1-3 题。 (5 分) 蝉小思今年 , 蝉鸣得早。 杜鹃花还没有零落, 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一天 , 在树下拾得一病蝉, 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抖没有声响。它就是在树上知知不休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声音却那么的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 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朋友说: 知道吗?它等了17 年 , 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里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 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17 年埋在泥土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朋友说: 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 年,90 天都要好好的活过。那是蝉的生命意义!斜阳里 , 想起秋风的颜色, 就宽恕了那烦人聒聒!1. 材料二中 , 作者对“蝉”起初是很烦的, 从文中哪一个称呼可以看出来?(1 分 ) 答: 答案 : 小东西解析 : 起初是很烦的 , 答题的区间要定位在作者提到“很烦” 之后的语句。 第二段中的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