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东 省 枣 庄 市 薛 城 区 2017-2018学 年 高 一 历 史 上 学 期 期 末 考试 试 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 至 4 页,第Ⅱ卷5 至 8 页。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 ,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 或 B)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第Ⅰ卷共3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3.第Ⅰ卷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1. 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下列考古材料最能反映长江流域原始农业特点的是A. 炭化谷粒 B.稻谷遗存 C.贮粮窖穴D.猪骨骨骸2. 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国王),又是天下同姓(姬姓)的大宗,政治上的共主与血缘上的大宗紧密结合,成为“封建”的精髓。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家国一体 B. 血缘纽带 C.等级严格D.地方分权3. 中国古代有严格的耕牛保护制度,对 私自杀牛者, 汉代规定 “犯禁杀之者诛” ,唐代规定 “徒一年”,明清规定“杖一百” 。这是因为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 统治者的严刑峻法C.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D.佛教思想的广泛传播4.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A.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标志中央集权侧度最终形成5. 汉代丝绸之路起自长安,经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进行经贸往来;唐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等地的海上对外贸易走向兴盛。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A.东南沿海文化影响力上升B.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2C.统治者对外政策渐趋开放D.造船航海技术的不断提高6. 位于山东聊城的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 唱戏酬神的活动场所, 为商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根据所学判断山陕会馆应建于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7.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 座,民窑不过20 座,但是,到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这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