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执政建设五方面交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体之一,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成效最直接地反映和检验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目前应着力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第一,提高基层党组织科学决策的能力。一是善于战略思维,谋全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增强战略思维能力,是基层党组织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做出科学决策的前提,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首要任务。一个地方的发展,如果“坐井观天”或“一叶蔽目”,容易造成对形势的错误判断。基层党组织必须清醒地看到激烈的竞争给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地把握发展的方向。二是善于调查研究,谋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是科学执政的前提和基础,执政方面出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违背客观规律,不按规律办事。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来自于调查研究,作为基层党组织,必须强化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的意识,在决策前先调查再议事,先找出规律再谋对策。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收集各方面的反映,通过归纳、整理、论证,形成符合地方实际和发展规律、体现群众意愿的正确意见,从而使决策建立在坚实的客观基础之上。三是善于民主决策,谋合力。民主决策是不断提高集体领导水平,推进决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基层党组织在制定和实施决策过程中,一定要广纳民智,不能轻率用权、感情行事,尤其是要防止搞短期行为,做表面文章。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不能把集体领导变成“一言堂”,搞“一锤定音”。要严格履行必要的程序,做到“三个不决策”:仓促开会,临时动议,不决策;没有备选方案,不决策;事前不进行个别酝酿和统一思想,不决策。第二,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一要强化科学意识,在遵循发展规律上下功夫。基层党组织不仅要学习市场经济新知识,研究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要第1页共5页增强科学意识,自觉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则和要求来规范经济行为,不做违反经济规律的事。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追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避免竭泽而渔,以牺牲长远的利益为代价谋取局部的眼前利益,“开了自己的财路,断了子孙的生路”是行不通的。二要强化机遇意识,在加快发展上下功夫。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就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善于发现和捕捉机遇。机遇本身也是一种宝贵的发展资源,能否抓住关键性的、带有全局性的机遇,对一个地方能否加快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基层党组织要把握住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弘扬特区人敢闯敢试、艰苦奋斗的精神,率先发展,加快发展。但是,抓住机遇不等于盲目发展,绝不能赶“时髦”,要最大限度地发掘本地的资源优势,找准定位、因地制宜,“不求多,但求特”、“不求全,但求佳”。三要强化法律意识,在依法办事上下功夫。在新的形势下,基层党组织要增强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法律手段保证和推动经济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基层党组织要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明确基本法律法规的内涵,在作出重大经济决策或涉及群众权益的决定时,必须做到每一项都合法。同时,必须学会运用民主和法制的手段处理好各类关系,为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群众最讲现实,也最尊重事实,即使是办实事、办好事,也要摆事实、讲政策、讲道理,循循善诱,使所做的工作、所讲的思路得到群众的理解和认同。第三,提高基层党组织抓落实的能力。一要把握准确性。首先是吃透“上情”,准确理解和完整把握上级指示精神的实质,明确为什么做和怎样做。上级的精神有其完整性、连续性,在贯彻落实过程中,不能断章取义,有利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更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次要摸透“下情”,明确落实各项任务的客观环境、内部、外部条件以及接受对象的承受能力并分析论证,理清思路,把握重点,掌握方法。还要注意及时、准确、全面地向群众宣传党的各项政策,把党的政策传达到千家万户,为上级精神得到贯彻落实奠定基础。二要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