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基础兽医基础主讲:电话:科室:兽医教研室项目三心血管系统检查项目三心血管系统检查Q1:掌握心脏的检查方法。Q2:熟悉心音的听诊部位和特征。Q3:熟悉脉搏的检查部位和方法。(1)心脏叩诊:主要是判定心脏大小、疼痛等变化。此项检查在马最常用,其他动物少用。尤其是反刍动物因其心脏几乎完全被肺掩盖,查不出心脏的大小,但在牛发生创伤性心包炎时,叩诊心区疼痛,呈浊音或鼓音,有一定诊断意义。叩诊方法:对大动物,应用锤板叩诊法;小动物可用指指叩诊法。按常规叩诊方法,沿肩胛骨后角向下的垂线进行叩诊,直至心区,同时标记由清音转变为浊音的一点;再沿与前一垂线呈45°左右的斜线,由心区向后上方叩诊并标记由浊音变为清音的一点;连接两点所形成的弧线,即为心脏浊音区的后上界。浊音区的变化:心脏浊音区的改变,主要由心脏容积增大与缩小,肺掩盖心脏面积的大小及胸膜与心包状态所决定。(1)扩大:见于心容积增大,如心肥大、心包炎、心扩张;绝对浊音区扩大,见于肺脏覆盖心脏的面积缩小,如肺萎缩、肺实变等。(2)缩小:绝对浊音区缩小,标志着肺脏容积扩大,见于肺气肿。(3)鼓音:见于心包内蓄积气体时。如牛创伤性心包炎、渗出液在心包内腐败分解产生气体时而呈鼓音、肺泡气肿时也出现鼓音。(4)疼痛(敏感):叩诊时,动物回头、呻吟、躲闪、抗拒而表现疼痛时,见于心区疼痛性疾病。如心包炎、胸膜炎等。(2)心脏听诊:是检查心脏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为心脏听诊不仅可检查出心脏本身的疾病,而且可判定疾病的予后。因此,任何疾病经过中,都应进行心脏的听诊。听诊心音时,主要应注意心音的频率、强度、性质及是否有分裂、杂音或节律不齐。听诊时注意听诊器要紧贴听诊部皮肤并最好是在安静的室内进行。1、正常心音:心音是心室收缩与舒张活动所产生的音响。心机能正常时,在心脏部听诊,可听到两个有节律的类似“嗵-哒”的两个交替出现的音响。前者为第一心音,后者为第二心音。第一心音的特点是音调低,持续时间长,尾音也长,但到第二心音发生时间间隔较短。发生于心缩期。其出现与脉搏一致。第二心音的特点是音调高,响亮而短,尾音消失快,到下一次第一心音时间间隔长。发生于心舒期。(1)马:第一心音的音调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且音尾拖长;第二心音短促、清脆、且音尾突然停止。(2)牛:黄牛一般较马的心音清晰,尤其第一心音明显,但持续时间较短,水牛及骆驼的心音则不如马和黄牛清晰。(3)猪:心音较钝浊,且两个心音的间隔大致相等。(4)犬:心音清亮,且第一与第二心音的音调、强度、间隔及持续时间均大致相同。2、病理变化:(1)心音频率的改变:计算每分钟的心率。高于正常值时,称心率过速;低于正常值时,称心率徐缓。(2)心音性质的改变:常表现为心音浑浊,音调低沉且含混不清,主要见于热性病及其他导致心肌损害的多种病理过程。(3)心音的强度变化:表现为某个心音分成两个相连的音响,以致每一心动周期中出现近似三个心音。(4)心音分裂:第一心音分裂:可见于心肌损害及其传导机能的障碍。第二心音分裂:主要由于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的不同时关闭所致。可以和正常心音分开,也可以和正常心音相连续,甚至完全掩盖正常心音。心音的强度变化:均增强:可见于热性病的初期,心机能亢进以及兴奋或伴有剧痛性的疾病及心脏肥大时;均减弱:可见于心机能障碍的后期以及渗出性胸膜炎或心包炎时;第一心音增强:在第一心音显著增强的同时,常伴有明显的心悸,而第二心音微弱甚至听取不清,主要见于心脏衰弱或大失血。失水以及其他引起动脉血压显著下降的各种病理过程。第二心音增强:主要由于肺动脉及主动脉血压升高所致,可见于肺气肿或肾炎。(5)心杂音:伴随心脏活动出现的正常心音(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以外持续时间较长的附加声音称为心杂音。心脏杂音可以和正常心音分开,也可以和正常心音相连续,甚至完全掩盖正常心音。①心内性杂音:根据心内膜是否有器质性病变而分为器质性杂音与非器质性杂音。1、心内性非器质性杂音:其声音的性质较柔和,如吹风样,多出现于心缩期,且随病情的好转、恢复或用强心剂后,杂音可减弱或消失,在马常表现为贫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