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体外循环-病理生理VIP免费

体外循环-病理生理_第1页
1/31
体外循环-病理生理_第2页
2/31
体外循环-病理生理 体外循环后发生的病理生理改变 A.体外循环对血液的影响 (一)体外循环中血液系统变化的病因学 1、血液稀释 1)血液稀释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是血液的有形成份减少,血液的粘滞度降低。红细胞减少将产生急性贫血及机体代偿性反应,晶体液稀释造成血浆蛋白减少,胶体渗透压下降而出现水潴留,以及钙镁钾钠等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的改变。这些与稀释液的性质、稀释持续时间、稀释方法及程度有关。 2)血液稀释造成的血液系统的影响 (1)血液携氧能力 血球压积在 30%以上时对红细胞携氧能力影响不大,但在20%以下时,携氧能力明显下降。当血球压积不低于 20%时,红细胞携氧能力不受影响,微循环血流量增加,血液分布均匀,因此组织实际摄氧量增加。 (2)血液凝固性 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关系最大,其次与凝血因子及抗凝物质的浓度有关。血液稀释时,由于纤维蛋白原及血中凝血因子被稀释,血液凝固性降低。 2、体外循环 1)人工心肺及循环管路等均由人工材料组成。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液与大量的外源性异物表面接触发生反应是导致血液系统发生变化的主 要原因,是诱 发补 体激活 及血液凝集 的起 点 。 2)物理因素 包 括 泵 的机械 转 动 对泵 管的挤 压、主 动 脉 插 管太 细、循环管道 及接头 内 壁 粗 糙 、管道 打 折 或 成角 度、心内 负 压吸 引 等产生涡 流和剪 切 应力变化,其中血液破 坏 最常 见 原因是负 压吸 引 过多 。 体 外 循 环 -病 理 生 理 --第 1页体 外 循 环 -病 理 生 理 --第 1页3)化学因素 包括鼓泡式氧合器祛泡涂抹的硅油的脱落,环氧乙烷消毒剂的残留,塑料制品制作添加剂脱落等外毒素和转流过程来源于肠道的内毒素,术中通过静脉途径注入的各种药物也可能是有害于血液的。 4)生物因素 体外循环中补体系统等激活血浆蛋白变性、组织碎屑、钙化斑块纤维蛋白、纱布纤维、滑石粉、库血中微凝块或心包腔中的脂肪球进入血液后,都可激发补体、凝血、纤溶及激肽等连锁反应,微栓是脑损害和多种脏器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 3、大量输血 大量输血可能加重患者术前存在的肝、肾疾病,特别是术前已潜在的止血功能异常,以致术后病人产生医源性出血。 (二)血液系统的损害 1、红细胞的损害 体外循环过程中由于表 面 张 力 改 变的影 响 或压 力 的突 然 变化,泵 转动 的机 械 挤 压 作用 及过高 的渗 透 压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体外循环-病理生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