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基础性作业设计指南 为全面提升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依据包头市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特制订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基础性作业设计指南。 一、设计原则 (一)依据课标设计原则。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内容要符合《义务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难度不能超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难度。作业设计要源于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 (二)发展学科素养原则。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作业设计指向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本质——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理解与运用,要体现六个版块、七条主线的内容要求。要能体现出学生面对真实问题时的表现,体现出学生的道德水平,也促进着学生道德能力的养成和发展和法治观念的培养。 (三)与目标一致性原则。 (1) 作业设计要与学习目标匹配,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将评价任务融入作业布置之中,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 (2) 作业设计要与授课内容匹配,作业题目要根据单元授课内容中的重难点进行 设计,保 证 作业与课堂 教学目标相 统 一。 (四 )学科统 筹 兼 顾 原则。作业设计少 而 精 ,一方 面考 虑 各 学科之间 作业量 的协 调 ; 一方 面考 虑 作业的内容,要适 合各 个层 次 的学生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基 础 性 作 业 设 计 指 南 --第 1页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基 础 性 作 业 设 计 指 南 --第 1页需求, 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让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升的分层作业。 二、作业类型 根据作业的内容,将作业分为基础类、综合类、反思类三种类型: (一)基础类作业 侧重于巩固学生所习得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设计的作业, 重点围绕学生直接应用课堂习得的基本知识或基本技能解决知识问题情境中的简单问题。 (二)综合类作业: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内涵丰富,且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教师应注重融入多元化实践。遵循灵活性原则。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道德践行和价值碰撞中的思考和选择,道德思维和行动决策能力的提升。体验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综合运用、多角度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反思类作业: 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 程中,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