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稀土长期以低廉价格出口???•稀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它具有优异的光、电、磁、超导、催化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因此有“工业味精”、“新材料之母”的美誉。在军事领域,其最显著的作用就是能大幅提高制造坦克、飞机、导弹和卫星的钢材及合金的战斗性能。•当今世界,每6项新技术的发明,就有一项离不开稀土。稀土是21世纪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现代工业的“味精”。可喜•中国是世界第一稀土大国,主要有三个产区:一是北方的轻稀土资源;二是四川牦牛坪的轻稀土;三是南方广东和江西的中重稀土资源(离子型稀土),这三大产区品种齐全,占世界稀土资源的41.36%。•据了解,中国是唯一能够提供全部17种稀土金属的国家,储量占世界的95%,是名副其实的“稀土大国”。日本、欧洲和北美都是它的主要市场。我国稀土储量占全球比例以及各地区分布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看似可喜,实则可悲)•但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对稀土的认识普遍停留在与一般矿产资源平等对待的认知里,出口创汇是其主要任务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更为便宜的中国产稀土一步步蚕食着芒登帕斯矿的市场份额,也让稀土矿石价位自1992年每吨11700美元跌至1996年的7430美元。•2007年度报告统计,中国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全球第一,稀土年产量占世界稀土产量的90%以上,出口总量占全球的80%。•但就是在这风光的世界第一后面,隐藏着些许尴尬。由于稀土矿的开采陷入了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致使大量稀土资源被糟蹋、破坏和贱卖,出口的绝大部分是未经轧、锻或仅经简单加工的初级产品,换取的资金得不偿失。可悲•宝贵的稀土资源在中国却被以令人吃惊的价格贱卖。据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约10倍,平均价格却被压低到当初价格的六成左右。在世界电子、激光、超导等高科技产业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情况下,中国的稀土价格并未水涨船高,美国从中国购入的稀土价格竟低于其在国内开采的成本。稀土国际之争稀土出口价比猪肉还低•长期以来,“贱卖”始终伴随着我国稀土产品的出口,珍贵的稀土几乎成了“土”。有统计显示:2005年我国稀土年出口量比1990年增加了九倍,价格却下降了55%以上。由于我国稀土产品出口价格低廉,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部分拥有稀土矿的发达国家近年来纷纷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的稀土矿,转而从我国进口。目前国外90%以上的稀土上中游产品从我国进口。造成悲剧的原因•供过于求--人为压低稀土价格•各稀土出口企业相互比赛降价•监管薄弱--丧失话语权可悲之一供过于求-人为压低稀土价格•缺乏统一管理乱采滥挖严重•生产总量远多于世界的需求量我国的稀土工业发展建设已经有50年了,但是由于科技界、企业界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薄弱,本来只在包头、上海、珠江三个国营稀土大厂推广的分离技术,迅速扩散到地方和私营企业。建厂达几十个之多,生产能力达12-15万吨,大于全世界的需求量10万吨。•中国稀土学会了解的情况表明,由于多年来超市场需求的大量盲目开采,造成严重的供过于求,人为压低价格,使全国稀土行业面临无利的艰难困境。可悲之二各稀土出口企业相互比赛降价•我国对稀土产品出口实施配额管理制。但是随着稀土的需求日益扩大和配额总量的减少,部分获得配额较多的企业为牟暴利,存在违规倒卖配额、代理出口等问题,同样扰乱了出口秩序。•世界对稀土的需求减少,然而中国的稀土企业,却为了生存不得不继续低价卖出稀土产品。可悲之三监管薄弱—丧失话语权•按常规,拥有市场50%以上的份额的产品,在价格上就应该有相对的话语权,那么,为什么我国稀土拥有世界储量的70%多、产品占世界八九十却没有价格话语权呢???•同行竞争激烈,产品趋于同一“我们有很多生产稀土的子公司,还有许多别的稀土生产企业,大家都生产同类型产品,都独立对外,货比三家,拿着单子各家询价,哪家便宜就买哪家,这样我们就没有话语权。这也是为什么稀土只卖出了个土价钱。”一名稀土龙头企业的高管曾向一位记者表示。•国外以库存压价格国外每年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进行囤积,一旦资源短缺,它们就抛出库存以压低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