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吉沅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的组成及其临床特征 一、第一阶段 基本信赖与基本不信赖(婴儿期:出生~1岁) 婴儿在饥饿感、尿布湿漉时哭闹,以哭泣为标志表达自己的要求。母亲理解这个信息,满足这个要求。如果没有母亲充满爱的哺育,婴儿不可能生存的。也就是对于婴儿来说,母亲满足自己要求的反应是母亲的存在使自己安心,婴儿通过各式各样的经验学习到不快乐会在某个时刻消失。同时也会发现虽然不快乐和快感会反复交替,但母亲是一直存在在自己身边。另一方面,母亲看到安心睡眠的孩子,感觉到自我满足。这被认为是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的开始。如果能拥有充分的安心的体验,对于自己今后的人生,也会拥有忍受不安和耐受痛苦的能力。通过培养这种信赖,小宝宝即使看不到母亲,也不会产生过度的不安,不会发怒,并能够短时间等待。这种信赖经验的连续感、一致性是孩子将来获得自我同一性信赖感的基础。相反,糟糕的如果没有形成这种深厚的相互性基础,如果没有受到合适的照顾,婴儿会对以母亲为代表的世界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因为在骨子里存在基本的不信,不能对自己和他人产生信任感,同时自己也会缺乏自信。 这里应该注意的是艾里克森没有断言如果形成了信赖,不信赖就完全不存在。通常在人们的心中,信赖和不信赖同时形成,但是,形成的信赖多于不信赖,这对于人的发展是必要的。信赖和不信赖存在力的平衡。好的母爱体验是信赖多于不信赖的感觉,正是这种平衡在孩子的心中作为一种被确认的永恒模式状态之后,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信赖感的到形成。 1.交流的基础 我们所见到完全没有防备意识的未成熟的小孩子,实际上,具有与生俱来的优秀的交流方法。他们用哭泣、凝视等各式各样的表达方式传递给母亲。但是仅仅是一方信息的传递,交流是不能进行的。为了使交流成立,需要注意接受对方传递的“信息”,并在对方传递结束时,及时给予回答。这个相互的顺序,被称作“双向交流”(turn taking)(Kay 1997)。对于喂奶母子间的信息交换中,已经存在这个“双向交流”。母亲哺乳时配合婴儿吸吮节奏,不喝奶的时候摸摸婴儿的脸颊,喂奶的时和婴儿说话都能够促进婴儿吸吮,婴儿再开始吮奶时母亲给予安静的注视。小宝宝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始学习交流的方法。 2.事物的连续性和同一性 刚刚出生的婴儿即使眼前有的玩具消失了,他们不会有什么反应,4个月左右的婴儿可稍微露出感到吃惊的表情,但也不会主动去寻找玩具。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即使玩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