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及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借鉴 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城市发展阶段理论主要有服部硅二郎的“区域与城市发展的相关分析”,诺瑟姆(R.M.Northam)“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博格(L.v .d.Berg)的“城市人口的动态过程分析”。而诺瑟姆的 S 型曲线理论应用最为广泛。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根据各个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于 1975 年提出了城市化发展过程呈 S 型曲线,如图所示: 曲线表明,城市化发展呈阶段性:初级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缓慢,当人口超过 10%,城市化发展速度开始加快;当城市化水平超过 30%,城市化发展呈加速状态,进入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城市人口大约超过 70%时,城市化又进入缓慢发展阶段。 城市化初级阶段,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农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也占较大比重,农业生产率比较低下,能提供的商品粮有限,而粮食的供应是区域内实现城市化的重要前提与基础。粮食不仅保证城市人口的正常生活,同时是城市的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社会的资金积累也是有限的,并且科学技术水平低下。因此工业化处在初级阶段,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不足,所以城市发展缓慢。进入城市化中期阶段,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离开土地,工业化进入起飞阶段,初期发展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生产,大量劳动力进入城镇、城市,特别是进入大城市,进入工厂就业,进入城市的各类服务业,促使城市化进入高速成长期。 城市化后期阶段,工业己由劳动密集型过渡到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原来进入工业的一部分劳动力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也已经大致完成,没有更多的劳动力可以进入城市,城市化进入缓慢发展和注重提高城市质量的时期。 119) 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总结 世界城市化呈不断加速之势 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城市化呈不断加速之势。 1800 年,世界城市人口为 5000 万人,占世界总人口的 5.1%。整个19 世纪,世界总人口增长了70%,而城市人口增长了340%,城市化水平提高到 13.3%。20 世纪前50 年,世界总人口增长了52%,城市人口增长了230%,城市化水平提高到 29%。20 世纪50~ 9O 年代,世界总人口增长了109%,城市人口增长了208%,城市化水平提高到 42.6%。总的来看,19 世纪以来,城市化越来越快。[‘91[451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相继步入城市化后期,城市化速度放缓、基本停滞。发展中国家 5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