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评估五级评估六类指标 2016-11-18 fx 2896 转自 馮波 修改 微信分享: “ZZHRmary”的帖子《公司的培训效果评估是怎么做的呢?》中,我很简单地说到了:“一般都是采用 Kirkpatrick 的四层次理论、Phillips 的五级六指标和 Swanson & Holton 的结果评价体系,对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进行评估的。”后,“jinchengsdu”提及:“能不能来个具体的案例 大家讨论一下了?”看到这个问题,想了一下,培训评估还真不是一个案例就能说明的。楼主有关培训开发的第一帖,从 Phillips 的“五级六指标”模型开始。嘿嘿! 先简单说一下,培训开发的流程一般是:对培训进行需求分析(确定需求优先级)→进行培训项目设计(设定目标、课程开发、资料获取、选择培训师、选择培训技术、培训计划日程)→培训项目实施→效果评估(确定评估标准、设计评估方案、实施评估、结果分析与反馈)。从这个流程上,大家都看到培训评估是流程的最后一步,导致很多人很容易把这一步看作是培训完成后才需要做的事情。这样的理解是不对的。 需求分析:指明了“为啥做”和“做啥”的方向; 设计与实施:解决了“做到啥程度”和“怎么做”的过程; 培训评估:回答的是“做得怎样”的问题,也就是对当初为啥搞培训的出发点和初衷进行验证,对培训实施的过程进行跟踪,对培训后产生的成果进行衡量测量。 所以,培训效果评估是贯穿于整个培训的循环中的,而不是等到培训搞完了才来评估。 一、Phillips的“五级评估六类指标”模型 评估级别及相关数据的种类 数据的重点 数据用途概述 第一级:反应和/或满意度,以及所计划的行动 培训项目、培训人员和评选结果可能将如何得到应用 1.衡量相关人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看法,主要是学员对培训项目和反应和满意度 2.它也许还可以衡量另一个维度:学员参加培训后所指的的行动计何实施新的要求、项目或流程,或他们将如何运用新知识和新技能3.有关反应的信息可用来改善培训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流程 4.制订行动计划的过程有助于促成培训成果向工作环境的转移 5.有关行动计划的信息可以用来决定将来评估的重点,并用来对比初的计划 第二级:学习结果 重点在学员及有利于学习的支持性机制 1.衡量学员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培训中的内容:所期望的态度、知识、技术、流程等 2.对学习的衡量要比获得反应的信息难,要采用客观的衡量方法,衡量指标要能够量化 3.衡量获得的信息用来判断学员对学习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