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传统建筑(平遥)空间组织 浅析古代城市空间 -----以平遥为例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周礼·考工记》记录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同时,还记述了按照封建等级,不同级别的城市,如“都”、“王城”和“诸侯城”在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级别差异;还有关于城外的郊、田、林、牧地的相关关系的论述。该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书还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战国时代丰富的城市规划布局创造,《管子》认为: 1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从思想上完全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 的束 缚 。2 、将 土 地开垦 和城市建设统 一协 调 起 来 ,农 业生产的发 展 是城市发 展 的前 提 。 3 、应 采 用功 能 分 区 的制 度,以发 展 城市的商 业 和手 工业 。此书的意 义 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 布局模式 ,从城市功 能 出 发 ,理 性 思维 和以自 然 环 境 和谐的准则 确 立 起 来 了,其 影响极 为深远。 平遥古城简介 现存平遥古城是明平遥城,其位于山西中部,原为西周古城,明洪武三年(1 3 7 0 年)在此置县筑城,1 5 6 2 年用砖包砌。平面略呈斜方形,南垣随中都河形成屈曲。城周长6 公里余,城高6 -1 0米,有马面7 2 座,设6 座城门,均带瓮城,下东门关厢处加筑东关城。城内以通向城门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为干道,但南大街略偏东,与北大街不对直。在南大街近东大街处建市楼,这一带是全城商市集中处。平遥地少人多,以善于经商和转输货财闻名,清中叶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出在这里,是全国驰名的票号业中心。平遥城墙和商号、民居保存完好。是现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之一。 古城主要使用功能空间 中国古代城市有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住区,此之外包括防御、公共性建筑、标志性建筑。在古代,城市是封建统治者进行统治的据点,同时也集中表现古代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城市形态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 、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2 、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3 、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