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粤商的崛起及其对近代化的贡献-近代史纲要论文-历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在历史上,粤商早就是国内商界中特别有活力的一个群体。不过,本文讲的不是近年经常在媒体、文艺作品现身的十三行商人,而是一般人关注较少的晚清 前期的粤商。广东从来都是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的省份,本文所说的粤商,主要是指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的商人。 粤商对近代化的贡献在晚清开始的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学界与商界是特别值得注意的两个群体,而粤商的贡献令人瞩目。 在晚清,不少有识之士主张同西方国家实行商战,粤籍侨商张振勋认为:商战之道,必寓商于农、寓商于工、寓商于路矿而后可。盖农、工、路、矿,动需巨本。当此库款支绌,财 力困 敝 ,问 诸 国而国已 无帑 之可拨 ,问 诸 官 而官 亦无 款之可筹 ,问 诸 民而民更 无 力之可顾 ,除 息清 末 民 初 粤 商 的 崛 起 及 其 对 近 代 化 的 贡 献 -近 代 史 纲 要 论 文 -历 史 论 文 --第 1页清 末 民 初 粤 商 的 崛 起 及 其 对 近 代 化 的 贡 献 -近 代 史 纲 要 论 文 -历 史 论 文 --第 1页借洋款外,其能凑集巨资承办一切者,惟赖于商商战自然要靠商人进行,张振勋本人就回国先后投资了铁路、航运、银行、矿山和其他实业,著名的张裕酿酒公司(在山东)就是他创办的。 使用机器的工矿企业是近代化最重要的标志,粤商是创办近代工矿的先锋和主力。我们的教科书都说,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方赞举 1869 年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在广东,则是陈启沅1873 年在南海县西樵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方是广东香山人,陈是广东南海人,都是粤商。在继昌隆之后,二三十年间广东陆续出现了一批由商人投资的、使用机器的缫丝、造纸、织布、玻璃、火柴、砖瓦、水泥、卷烟、榨油、碾米、食品等工厂,以及一批机器、船舶修造厂。根据 元年农工商部的统计:当时 全 国使用机器的工厂共 有363 家 ,其中 136 家 在广东,114家 在江 苏 (其时 上海隶 属 江 苏 ),其他各 省 总 共 113家 。全 国有 新 式 手 工工场 20386 家 ,其中广东占 2290 家 。 在这 项 统计中,广东产 业工人的人数 甚 至 超 过 上海所 在的江苏 省 。 在投资铁路和新 式 交 通 运输 业方面 ,粤商十分 积 极 。20 世 纪 初清 末 民 初 粤 商 的 崛 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