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11-20 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一、11-20 各数的认识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P84——P86 页的第七单元《11——20 各数认识》中的例1——例4。 二、学习目标设置 由于本节内容属于第一学段,因此学习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要遵循《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第一学段中的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依据一:《课程标准》中的第一学段相关内容: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位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我们知道,每一节课的目标确定不仅仅要依据《课程标准》,还要依据单元目标。 依据二:单元教学目标的相关内容。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 11—20 之间的物体的小 学 一 年 级 数 学 公 开 课 《 11-20各 数 的 认 识 》 说 课 稿 --第 1页小 学 一 年 级 数 学 公 开 课 《 11-20各 数 的 认 识 》 说 课 稿 --第 1页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 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 以内的数。 3、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20 以内数的意义,会用2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以上两项依据都是和本节教学相关的内容,根据我本人对解读课标的理解程度,现在对以上目标进行分解(及细化)。分解时,我先分解知识(即目标中的名词),再分解行为(即目标中的动词) 第一步:找关键词 通过我仔细阅读和分析,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认为需要解读的关键词有:“能认、读、写”、会用”、“描述”、 “20 以内的数”这几个词。 既然找出关键词了,那么就该进入分解关键词的环节了。 第二步:分解知识性关键词 关键词中的知识性关键词是“20 以内的数”,这是一个数的概念。它包括“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内容。 另一个知识性关键词是“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它是数的序数含义,即在若干个事物中,指定其中的一个物体排在这些事物中的哪个具体的位置。 以上是对知识名词的分解,接着我对行为动词进行分解。 小 学 一 年 级 数 学 公 开 课 《 11-20各 数 的 认 识 》 说 课 稿 --第 2页小 学 一 年 级 数 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