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水蛭的作用功效水蛭(《本经》)【异名】蛭蝚、至掌、虮(《尔雅,),马蜞(陶弘景),马蛭(《唐本草》),蜞、马蟥(《本草图经》),马鳖(《本草衍义》),红蛭(《济生方》),蚂蝗蜞(《医林纂要》),黄蜞(《本草求原》),水麻贴(《河北药材》),沙塔干、肉钻子(《中药材手册》),门尔哥蚂里(朝名)。【来源】为水蛭科动物日本医蛭、宽体金线蛭、茶色蛭等的全体。【动物形态】① XX 医蛭,又名:医用蛭。体狭长稍扁,略呈圆柱形,体长 3〜5 厘米,宽 4〜5 毫米(固定)。背面绿中带黑,有黄色纵线 5 条。腹面子坦,灰绿色,无杂色斑纹。体环数 103;环带不显著,占 15 环。雄生殖孔在 31〜32 环沟间;雌孔在 36〜37 环沟间。眼 5 对,列成弧形。体前端腹面有一前吸盘。食道纵褶 6 条,颚 3 片,半圆形,颚齿发达。后端腹面有一后吸盘,碗状,朝向腹面,肛门在其背侧。生活于水田及沼泽中。吸人、畜血液。行动敏捷,能作波浪式游泳和尺蠖式移行。春暖时即活跃,6〜10 月为产卵期,冬季蛰伏。再生力很强,如将其切断饲养,能由断部再生成新体。全国各地均有分布。② 宽体金线蛭体长大,略呈纺锤形,扁平,长 6〜13 厘米,宽 0.8〜2 厘米。背面通常暗绿色,具 6 条细密的黄黑色斑点组成的纵线,背中线 1 条较深。腹面淡黄色,杂有许多不规则的茶绿色斑点。体环数 107。环带明显,占 15 环。雄生殖孔在 33〜34 环沟间;雌孔在 38〜39 环沟间。眼与日本医蛭同。前吸盘小,颚齿不发达。生活于水田、河流、湖沼中。不吸血,吸食水中浮游生物、小形昆虫、软体动物的幼虫及泥面腐殖质等。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2/6③ 茶色蛭,又名:牛鳖。体较宽体金线蛭略小,呈柳叶形,扁平。背部棕绿色,有 5 条细密的绿黑色斑点组成的纵线;腹面浅黄色,甚平坦,散布不规则的暗绿色斑点。余与宽体金线蛭相似。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采集】夏、秋捕捉。捕得后洗净,先用石灰或酒闷死,然后晒干或焙干。日本医蛭通常用线穿于体的中段,挂起晒干;茶色蛭除用线穿起外,并将体的一端拉长,故成狭窄的条状。由于加工后外形不同,药材中以日本医蛭的干燥品称为"水蛭",以宽体金线蛭的干燥品称为"宽水蛭",以茶色蛭的干燥品称为"长条水蛭"。【药材】①水蛭呈扁长圆柱形,长 2~5 厘米,宽 2~3 毫米。腹面稍高,体多弯曲扭转,通常用线穿起,多数密集成团,全体黑棕色。质脆,断面不平坦,无光泽。气微腥。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