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庄子和萨特都将自由作为自己探讨的核心问题。庄子立足的是现实的种种困境,以实现人生的逍遥游为最高境界。一切顺其自然, 孤芳自赏, 消极避世。 萨特则关注人的自由本质,倡导自由选择,积极行动。从词源学意义上来看,“自由 ”的基本意义就是免除束缚、不受限制、按己意行事,《辞海》中将自由解释为从被束缚、被虐待中解脱出来。本文所指的自由,也是指免除束缚、不受限制之意。庄子在中国思想史上,以独特的个性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而著名,一直被认为是个性自由精神的象征, 影响极为深远。 西方思想家萨特哲学体系的核心问题也是自由,自由是他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两位哲人的自由思想有何异同呢?本文试图作一些分析。一 庄子对自由的理解:(一)顺乎自然是实现自由的基础.人生得 “道”始自由。 “道 ”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研究庄子思想,必须从道入手。虽然庄子与老子并称道家,但庄子极少论道,并且认为道并不神秘,不可捉摸。东郭子曾问庄子道在何方, 庄子说: “无所不在 ”,并做了 “每下愈况 ”的比喻: “在蝼蚁 ”、“在稊稗 ”、“在瓦甓 ”、“在屎溺 ”⑴。言下之意,不要把道看得尊贵无比,道就是自然,自然就是道。由此出发,庄子认为人要想自由,就要顺乎自然,反对人为,主张无为,极力降低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庄子认为, 从道的观点来看,“万物齐一 ”,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人,作为天地中的一物,只不过在宇宙的洪流中偶然遭遇了人形而已。庄子告诉人们, 不要以为人多么尊贵,人无非是自然中之一物,与猪马牛羊并无区别。在此基础上,庄子强烈反对破坏自然,“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⑵。这里的 “天”即自然, “人”即人为。对人来说,自然也就是人的自由天性,是道在人身上的体现。所以,真正的自由就是任其天性,顺乎自然,与自然合一。(二) “心斋 ”“坐忘 ”是实现自由的途径庄子否定人为,又追求自由,貌似矛盾,其实不然,因为他所追求的自由恰在于无为。庄子认为,人之所以不自由,恰因为人太“有为 ”,太执著于功名利禄,只有破除“有为 ”,才能不为外物所役, 方能自由。 怎样才能达到这种自由的境界呢?庄子发挥了老子“绝圣弃智 ”的思想,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别人都赞美 “离娄之名、师旷之聪、公输子之巧 ”⑶,而庄子却偏主张“塞瞽旷之耳 ”、“胶离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