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 简述木构架的优缺点(为什么木构架建筑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P2木构建筑优点:1) 取材方便、易于加工2) 适应性强、内部空间灵活3) 有较强的抗震性能4) 施工速度快5) 便于修缮、搬迁缺点:1) 木材成才周期较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2) 木材易引发火灾,是比较大的缺点,历来比较重视消防,重视中用水中动植物作为装饰3) 简支梁体系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要4) 易腐朽、易遭受虫蚁等破坏2. 简述中国木构中穿斗式与抬梁式结构的区别,并画简图表示。(按照结构体系,木构建筑可以分为哪几种?)P3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联系起来,形成一榀榀屋架,柱上直接放檩条,在沿檩条方向,用斗拱把柱子串起来形成框架,整体性好,空间小,用于江西等南方地区,徽居一般用抬梁与穿斗相混合。。优点:用材较小,山面抗风性较好,缺点: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敞抬梁式:柱上搁梁,梁头搁檩条,梁上再用短柱支起较短的梁,柱上采用斗拱时,梁头搁斗拱上,梁可达3— 5 根,主要用于北方及宫殿、庙宇等大规模建筑。井干式:最古老的形式,将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凹榫,组合承矩形木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以圆木或者矩形六边形木材平行层叠,接头用榫卯交叉咬合,主要用于东北林区、西南林区、用材量大,面阔和进深都受到木材长度的限制,外观也比较厚重,一般用于盛产木材的林区。3. 从唐宋到明清时期斗拱的演变:P4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所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古代的殿堂出檐可达3M左右。唐宋以前,斗拱的结构作用十分明显,布置疏朗,用料硕大;明清以后,斗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丛密,用料变小,远看檐下斗拱犹如密布一排雕饰品,但其结构作用仍未丧失。名称:宋代称为“铺作”清代称为“斗科”或者“斗拱”宋: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阑额清:柱头科、平身科)、角科额枋4.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特点: P5简明:平面以“间”为单位,由间构成单座建筑。真实:对结构的真实性显示有机: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割,以满足各种不同功能的要求,并易于和环境融为一体,室内外的空间可相互流通渗透。单体立面:造形趋于程式化:三段式:屋顶、屋身、台基单体剖面:木结构艺术造型合理——线的动态感装饰与结构构造统一独具特色的第五立面:通过屋顶以及总平面的视觉感受间:四柱之间的空间;两榀屋架之间的空间。是中国木构建筑平面、空间和结构的基本单元。开间(面阔):木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