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开题报告1 讨论背景流水装配线这种生产组织方式于 1914 年诞生于美国“福特”公司,能够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在流水装配线诞生的前夕,1913 年的 8 月,“福特”公司装配车间每个汽车底盘由一位工人操作,每装配完成一件的时间是12.5 小时。数个月后,当装配线试流成功以后,完成一件汽车底盘的操作时间为 93 分钟,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8 倍多。流水装配线制造出巨大的汽车市场,同时也使福特公司的生产规模超过了通用汽车公司。可以说是福特发明的流水线揭开了现代化大生产的序幕。生产线平衡(ALB)问题是与生产线问世之日同时出现的,自从 1913 年,HenryFord 发明了第一条装配线以后,一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准确地说在1954 年前,装配线的平衡技术只有 Trail-and-Error 方法在尝试。没有 ALB 问题的讨论成果公开发表,正式提出并着手解决这一问题的是美国人 Bryton Braces 提 出 COMSOAL(Computer Method of Sequencing Ope ration for Assembly Lines),利用简单的系统记录的方式,随机地产生分配作业元素的不同分配方式,这种方法比较通用于实际的企业。RPW(The Ranked Position Weight Heuristic)另一个著名的启发式算法,把要分配的作业元素按一定的规则排序,并分配到各个工作站去。众所周知,提高系统的效益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以增加投入来获得提高。大部分企业都倾向于走这条路子,一般都采纳先进的管理方法(譬如 ERP)来改善管理或者大量购进设备来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但这两种思路都会发生大量的费用而效果并不一定理想。大量购进设备固然可以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对大部分企业来说不得不考虑一次性引进一条生产线的投入给财务带来的压力,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配套技术的跟进高价引进的设备利用率不高本身就是浪费;采纳新的管理方法虽然不用大量引进硬件设施,但购买软件和管理费用上的投入会让企业感觉力不从心,同时还有思维方式的影响造成实施者繁多而成功者甚少的局面。二是改善资源的利用来猎取提高。几乎所有的制造企业都存在系统能力不平衡的现象,增强生产线的平衡性是一种通过改善企业现有资源组合而达到充分利用并提高其效益的行之有效的思路,是流水线型生产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其最高境界是实现“一个流”生产。装配是产品成型的最后的环节,也是制约产量的重要地方,在制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联系型、装配型、强制节拍等多种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