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一级建造师《铁路工程》案例分析(1):某单线铁路隧道要求工期36 个月,全长7.5km ,只有进出口有进洞条件,隧道中间高洞口低,出口洞口段有20m 长的坡积层,厚度较厚;进口段为风化岩有部分节理判定为Ⅲ级围岩,进洞施工时为旱季。进口段有一段60m 富水断层破碎带。出口段有一段石灰岩地质,可能有溶洞。进口段施工时,已做好初期支护的断层破碎带发生坍塌,掌子面与洞口被隔断,有4 名工人没有及时撤离被堵在洞内,身体没有受伤。 问题: 1.简述安全穿越富水断层带的主要措施? 2.出口段石灰岩地质施工前后要做哪些防范措施? 3.应采取哪些救人措施? 答: 1.安全穿越富水断层带的主要措施有: (1)超前帷幕注浆; (2)短进尺台阶法开挖; (3)小间距格栅或钢拱架喷射混凝土施工支护; (4)仰拱施作支护封闭成环; (5)衬砌紧跟; (6)加强监控量测。 2.出口段石灰岩地质施工前后要做的防范措施有: (1)前方溶洞探测; (2)前方岩溶水探测; (3)有害气体探测; (4)隧底或隧顶溶洞探测。 3.应采取如下救人措施: (1)靠近坍塌地段要加强支护,防止再次坍塌伤人; (2)打人管道或通过完好的主供风管、主供水管向掌子面提供新鲜空气; (3)通过管道向掌子面输送牛奶等食物; (4)侧向钻爆打小洞或从坍方体内掏小洞进入掌子面救人。 2011 年一级建造师考试《铁路工程》案例分析(2):背景:某铁路工程项目根据工程量的分布情况,并考虑到铺轨前路基及桥隧工程施工期限短的特点,分为两个工区(区段),里程划分为 DK0+000~DK75+293,DK75+293~DK105+000.其中第一工区划分为 3 个施工单元:DK14+800 处一座特大桥;路基土石方;小桥涵群。第二工区划分为 5 个施工单元:DK92+000~DK105+000 段正、站线路基土方 2.7×105m3;其余路基土石方;小桥涵;8 座大桥;2 座隧道。 问题: 1.结合工程背景,本工程施工任务分解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2.针对本工程的不同施工对象,应采取的施工作业组织形式是什么? 3.确定不同施工作业顺序的依据是什么? 4.进度计划优化调整的方式有哪几种?工期优化的原理是什么? 5.当编制初始网络计划后计算工期为 38 个月,而目标工期为 36 个月,一般运用什么样的优化方式?当优化后的网络计划计算工期已经在36 个月以内以后,一般还要如何优化? 6.如果将路基土石方施工分包给另一施工单位。则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在进度控制方面有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