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常效管理经验交流坚持常效管理是巩固一流成果的基础。创新是事物发展的灵魂。实践证明,已达到一流标准的县级供电企业,要巩固一流成果,就要有与时俱进的勇气和高度负责的创新精神,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坚持常效管理,推动工作创新。一、坚持常效管理,必须夯实物质基础要成为一流供电企业,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证。巩固一流成果同样如此。这个物质基础就是可靠的电网。作为被国电公司首批命名为一流县级供电企业的XX省XX县区供电局,把电网建设放在首位,科学分析电力形势,努力改善用电环境,全面突破电力发展“瓶颈”,着力谋求,不断满足XX县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用电的新思路、新办法,努力适应或超前建设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安全可靠、性能良好、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受得进、供得出的以220千伏为支撑、110千伏为主干的现代化输配电网络。**年以来,桐乡电网建设发展速度超过了以往,到**年6月,有1座220千伏变电所抓紧建设并在10月份投产外,另有5座110千伏变电所新建或由35千伏移地升压,110千伏、35千伏等一批变电所得予增容,新增变电容量15.04万千伏安。完成了一、二期农网改造任务。所有这些项目的建成或投产,极大地增强了受供电能力。**年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线路完好率、变电设备完好率达到或超过国一流标准。至今年底,在我局供电区域内,可拥有220千伏变电所2座、110千伏变电所10座、35千伏变电所9座,受供电能力会进一步得到提高。二、坚持常效管理,必须重视经营效益没有经营效益的供电企业不是一家好的供电企业,更不能成为一流供电企业。常效管理是巩固一流成果的手段,目的是要出经营效益。我局担负着XX县区10个镇乡、3个街道的259981广大小用电客户的供用电任务。针对这几年XX县区经济发展,城乡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企业生产增长的特点,我们通过城乡电网改造,贴费免收政策调整,努力拓展新的经营业绩,拉动电力需求,以刺激用电量的增长。如2002年第1页共7页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0.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7%;供电量19.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27%。全年实现售电量19.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13%。电费回收达到了当年回收率的100%,且无上年陈欠电费。从客观上说,县级供电企业由于电价完全受国家政策控制,“开源”的余地相当小,仅有的余地就是增加售电量。而售电量本身的“需求弹性”很小,增供扩销只能间接地发挥作用。除了“开源”只有“节流”。为争取较好的经营效益,我们在强化经济运行分析和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已努力挖掘降低供电成本潜力,采取有效措施以实现目标成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明确生产成本中可控成本指标考核。把指标落实到各个供电所、变电工区、调度所,并且与经济责任制和年终考核挂钩,节约有奖、超支扣奖。工程成本管理也是如此,对超过工程概算或批复的开支,必须办理投资追加报批手续,否则不予开支。2、强化车辆管理。重申公车不准私用、不准作上下班代步工具,节假日实行封车制度等。车辆使用汽油实行登记、考核制度,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3、控制业务招待费开支。在执行中对内对外作了适当的分层对待。比如,我局在创一流过程和达到一流供电企业前后,在来人指导和学习交流多的情况下,通过各级领导的层层把关,业务招待费支出仅占可使用数的38.08%。因为坚持了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开源”和“节流”并进,较好地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2002年全年单位供电成本33.27元/千千瓦时;净资产利润率10.39%;资产增值保值率106.62%。全员劳动生产率不变价为19.99万元/人.年。另外,我们还加强了合同管理,落实招投标制,严格审计监督,努力增收节支,控制成本。三、坚持常效管理,不断实践管理创新管理出效益是企业管理的主题。经过创一流,我们把规范供电企业内部管理与电力建设、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等活动形成了有机结合,达到了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我们被命名为国电公司一流县级供电企业后,结合日常管理,落实管理工作的常效化,在3个方面进行了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