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C 系统和TN-S 系统的区别 在TN 系统中,电源有一点与地直接连接,负荷侧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则通过保护线(PE 线)与该点连接。 在TT 系统中,电源有一点与地直接连接,负荷侧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连接的接地极和电源的接地极无电气联系。 TN-S 系统 TN-C 系统 TN-C-S 系统 TT 系统 首先阐述一下两者的概念: 1、TN—S 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分开的(俗称的三相五线制)。 2、TN—C 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俗称的三相四线制)。 两者的区别: TN—S 系统中(三相五线制),有五根线,五线是指三根火线(A、B、C)、一根工作零线(N)、一根保护零线(PE),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均由变压器的中性点引出,中性点直接接地,接地电阻 R 不得大于 4 欧姆;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均重复接地,接地电阻 R 不得大于 10 欧姆。 TN—C 系统,有四根线,四线是指三根火线(A、B、C)、一根工作零线(N)。 现举例说明两者的区别:现在施工中强调要求采用三相五线制,原因是:原先低压配电系统多采用的是三相四线制,在三相四线制中,只有一根工作零线,而这根工作零线只有在三相负载平衡时,才没有电流通过,并且这时对地电压才为零。在工程施工中,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因为系统中的单相负载,即使在接线上能达到三相平衡,实际使用时的各相负载率是永远不会相等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有人触及零线的某一点,即便采用了重复接地,也会承受其值为不平衡电流乘以零线阻抗的电压而导致触电。其次,由于中性线与保护线共用,不但要通过单相负载的工作电流、三相不平衡电流以及短路电流,还要承受意外事故的冲击电流,这样大大的加大了工作零线的负担,同时增加了断线的可能性。断线后负载侧的中性线电压很高,可达到相电压,造成触电危险。另外,工程施工中,经常发生相线、零线接反或者错接现象,这样也会造成严重后果。 为了改善和提高三相四线制低压电网的安全用电程度,克服上述不安全因素,380/220V供电系统应多推广三相五线制,这样工作零线只通过单相负载的工作电流和三相不平衡电流,保护零线只作为保护接零使用,并能通过短路电流,这样就大大加强了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应大大推广三相五线制,尤其在工程施工中。 注意:当采用了三相四线制的漏电保护器时,工作零线穿入零序电流互感器后,工作零线不应该再重复接地,否则,漏保将会误动作。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方式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