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教学查房高血压脑出血教学查房神经外科李俊明神经外科李俊明20172017年年1010月月1717日日病史汇报病史汇报•主诉:突发头昏、头痛伴左侧肢体无力2小时余•现病史:患者于2小时前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头昏、头痛,同时伴有左侧肢体无力,无呕吐、肢体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急慢性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输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体格检查:T:37.2℃,P:62次/分,R:18次/分,BP:175/109mmHg。患者呈嗜睡状,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左侧肢体肌力约II级。右侧肢体肌力V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辅助检查:2017-09-21血分析、凝血筛查、电解质、肝肾功无特殊。•影像检查:2017-09-20急诊头颅、胸部CT检查示:1、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大小约3.3×2.1cm,占据4个层面,周围可见低密度水肿带。2、双肺、纵隔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征象。•入院后予:止血、降压、脱水、促进脑康复、对症等治疗,动态复查头颅CT,了解颅内情况,如出血量增多,必要时需行手术治疗;•入院后4小时复查头颅CT检查脑出血较入院后范围、密度较入院时大致相仿,继续予保守治疗。•入院后第2天复查头颅CT检查:脑出血血肿范围较前增加,周围水肿明显,侧脑室受压明显。予开颅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术后转ICU进一步治疗。•头颅检查CT片如下急诊入院头颅CT检查急诊入院头颅CT检查入院后4小时复查入院后4小时复查入院后第二天入院后第二天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一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3天问题:问题:•脑出血部位:•脑出血病因:•病理生理:概述概述•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因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脑内小动脉因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在自发性脑出血的病因中,高血压占60%左右,它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50—60岁的病人,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诱因诱因•不按规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是导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生活节律的不规律等,疲劳如工作时间过长、睡眠不足或不规律,情绪激动如与人争执、生气、酗酒后过度兴奋等,都可使其血压升高,尤其是患者情绪过于激动时,可使血压在短时间内骤然上升,同样可诱发脑出血•慢性呼吸道感染及慢性便秘患者,由于咳嗽、用力,可致使脑压一过性增高,也可能诱发脑出血。•换季病理病理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出血的重要病理基础。有80%以上的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因此又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脑出血之称一方面,高血压既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一,又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硬化的血管壁变脆弱,失去弹性,易于破裂解剖解剖•高血压脑出血的部位以基底节区最常见,表现最典型,约为高血压脑出血的一半以上。其出血是由于豆纹动脉尤其是外侧枝破裂造成。•高血压脑出血的其他好发部位为:丘脑出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小脑出血,脑室出血等等。基底节区出血基底节区出血•基底节区出血又根据其出血后血肿的发展方向可分为外侧型即外囊出血和内侧型即内囊出血二类。•内囊出血者由于血肿向后上发展,可穿破脑室侧壁,破入脑室。临床症状重多伴有意识障碍。•外囊出血由于其对内囊的传导纤维影响小,临床上可以不出现偏瘫症状或症状轻微。直接损害邻近脑组织坏死血肿周围脑组织受压、水肿继发性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铸形、血凝块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颅压升高变形移位继发出血脑疝病理生理改变脑组织移位,幕上向下破坏、挤压丘脑下部、脑干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突然的头痛或头晕,伴呕吐•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出血量大和累及脑干者,还可出现瞳孔不等大,呼吸深慢、去脑强直等症状•发病时血压明显高于平时血压•上述症状体征可在数小时内发展至高峰高血压脑出血主要并发症高血压脑出血主要并发症中枢性高热癫痫大发作肺炎(吸入性和坠积性)胃肠道出血(应激性溃疡)水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