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板块 坐标轴图象类专题一、学习目标: 1.理解坐标轴图象的物理意义; 2.会从图象获取信息。 学习目标活动一:基础知识 1.确定坐标轴中横坐标和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2.确定图象的关键点(转折点、起点、终点、突变点、断点)所表达的物理意义; 3.确定图象变化的趋势或规律,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物理关系。 学习目标活动二:基础练兵 【声学部分】 1.如图 1 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的波形图,请在图 2 中画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音调是原来的两倍的声音波形图。 答案: 2.(2019·安庆模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实验中,小方将音叉发出的声音输入示波器,观察到示波器的波形如图所示,则发生变化的是 响度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响度 3.(2019·梅列区一模)如图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图,波形能直观地呈现出声音的频率与振幅。其中音调相同的声音是图 甲乙 ;响度相同的声音是图 甲丙 。 甲乙 甲丙 4.(2018 秋·汨罗期中)下图分别是音叉、钢琴、长笛的波形图,发出的都是 C 调。 从上面的声音波形可知道,音调相同的不同乐器发出的波形总体上的 频率 是相同的,但是波的形状不同,即 音色 不同;波形的 振幅 反映了响度的大小。 频率 音色 振幅 5.(2018 秋·越秀区期末)把频率为 256 Hz 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示波器展现的波形如图甲所示。若把频率为 512 Hz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同一设备的示波器,其波形可能是图中的 丁 。 丁 【光学部分】 1.(2019·崇川区校级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蜡烛从距离透镜 100 cm 处向透镜靠近,移动光屏上始终有清晰的像。蜡烛移动的速度—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光屏移动的速度为 v 光屏,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 L,则 v 光屏和 L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2.(2018·乌拉特前旗校级模拟)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20 cm B.当 u=15 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10 cm 处移动到 30 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D.当 u=25 cm 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答案: C 3.(2016 春·利川校级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