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 主讲:胡玉娇 一、新课程所倡导的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基本理念 课程价值设计取向的变化决定了元素化合物教学理念的变化。 单一 多元 社会生活问题中心、学科中心和学生认知过程中心相融合 (将裸露的知识包装起来,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将化学溶解于实际生活中,再结晶出来。从生活问化学,从化学看应用。( I ask, I do.)倡导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背景中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教学目标要求的变化决定了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变化 双基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素养 (从传统的单课时教学到单元教学,从孤立到联系,从单一到整合,抓住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核心内容进行整合的教学。知识要提高结构化水平。过程与方法:以探究为中心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形成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决定了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变化 匠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 双基 学科观念 视角 方法 (由具体知识为本的教学到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化学反应与能量观。) 中学需要建立哪些基本的化学观念? 当学生将许多的事实性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在他头脑中还能留下什么?是观念,是方法,是思路。具体知识是形成这些基本观念和方法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及某些基本观念的载体。学习中学生要初步建立元素观、微粒观、 物质分类和化学反应与能量观。 元素观: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成分 “化学元素 ”组成的。通常我们见到的物质千变万化,只是化学元素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中元素不变。一种元素对应于一种(一类)原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序号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 微粒观: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很小很小。这些微粒是运动的,有间隔的,微粒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变化,而原子不变。原子间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分子。 化学反应与能量观: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通过化学反应人们可以获得或消除物质,可以储存或释放能量。 综上所述,新课程所倡导的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基本理念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