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管理 专 业 (公募和非公募基金管理方向) 培养方案 (高职三年制) 二○一三年三月 公益慈善管理专业 (公募与非公募基金管理方向) 培养方案 (高职三年制)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公募基金与非公募基金服务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获得公益组织服务与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能在公益慈善组织或其他社会团体等领域从事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具有一定外语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团体、慈善公益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普通话、英语、接待礼仪、基金管理、项目管理、公益活动策划服务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公益组织以及基金会服务与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基本能力。 1.知识要求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计算机、英语、心理学、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2 )职业岗位知识 掌握基金服务与管理所需的服务与管理等岗位知识。掌握相应管理岗位所需的经济、营销、管理的相关知识。 2.能力要求 (1)综合素质能力 具备良好的普通话及外语(英语)听、说、译能力;具备计算机在本专业中应用的基本能力;具备利用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职业岗位能力 具备较强的慈善公益服务的基本技能;具有运用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管理、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具备初步的策划、市场开拓方面的能力。 3.素质要求 (1)综合素质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备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有良好的公民道德品质。 具备一定的科学人文素质。广泛阅读,积累尽可能广博的传统文化知识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以适应慈善公益行业工作的需要;掌握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逻辑思维的基本知识,能科学、理性的认识现实社会问题;并能独立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开拓创新的积极精神。 具备健全的健康的体魄,了解体育运动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的健全人格。 (2)职业素质 具有适应慈善公益行业工作的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品质。 具有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