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热传导 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案 5.热传导 【主要概念】 机械能、声、光、电、热、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涉及课标】 6.3 热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以不同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能量表现形式。 6.3.3 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5---6 年级: 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的现象,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 热是学生较为熟悉的一种现象,教材通过生活中热传导事例的再现,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揭示热传导的过程和特点,认识热传导的概念。本课内容由三个活动构成:活动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再现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让学生了解固体、液体、气体都能通过直接接触高温物体的方式让低温物体热起来;活动二, 观察热在金属、热水和冷水之间的传递过程和方向,在此事实基础上,学生能认识热可以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活动三,分析生活中应用热传导的具体事例,强化学生对热传导概念的理解。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并不陌生,如烧水、炒菜等。他们也能判断出热在物体之间和物体内部是如何传递的,但对于热传导的概念和发生条件还不是特别的清晰。因此,需要对生活事例的分析、探讨和动手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 【教学目标】 1. 知道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热在传导时,热总是从 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 2. 通过“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以及归纳和抽象概括能力。 3 . 能运用掌握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热传导现象。 【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交流、讨论和动手实验,了解热传导发生的条件和传递的方向, 认识热传导的概念。 难点:会做借物观察的热传导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黄豆掉落速度”的演示实验装置、PPT。 学生分组材料:火柴、酒精灯、黄油、一片金属片、一片有豁口的金属片、四个夹子。 【教学过程】 一、利用生活经验,谈话导入课题。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泡过温泉吗?谁来说说泡温泉时身体有哪些变化?(体温升高,出汗。) 师:人体为什么会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