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路径选择2008-12-2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问题,各地解决的方式多种多样,即使对同一地区来说,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转型方式。笔者认为,对那些工业遗存具有丰富价值的城市,利用工业遗存实现社会经济转型不失为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所谓资源型城市,是指以自然资源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我国的资源型城市是随着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而兴起并逐步壮大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全国现有矿业城镇 426 座,其中地级市 79 座,地级区盟 7 座;县级市 100 座,市属县级区 25 座;县城 179 座,建制镇 36 座。其中,处于成长期的 84 座,鼎盛期的 291 座,衰退期的 51 座。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会同财政部等单位在 2007 年底完成的《我国资源型城市和资源枯竭城市界定研究》,国务院公布了首批 12 家资源枯竭城市,它们是:阜新、伊春、辽源、白山、盘锦、石嘴山、白银、个旧(县级市)、焦作、萍乡、大冶(县级市)和大兴安岭。随着 2007 年 12 月 18 日《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话题。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面临的严峻形势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减等原因,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东北地区部分资源型城市的主打资源逐渐枯竭,面临摆脱经济困境、进行经济转型的问题。但是,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失衡、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等,因此,转型涉及面广,难度非常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缺乏动力产业支撑,城市发展缓慢,面临可持续发展挑战。资源型城市一旦进入衰退期,将使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并以乘数效应的方式,蔓延到城市的方方面面,造成负的“马太效应”,积重难返。比如,2003 年,阜新第一、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 47.1%、19.9%,但第三产业增加值仅比上年增长 12.8%,低于第一产增长 34 个百分点,造成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为 21.6:39.5:38.9。而同期我国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为 14.78:52.94:32.28,阜新这个煤电之城的农业增加值比重竟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将近 7 个百分点。其次,下岗失业职工多,再就业压力大。还是以阜新为例,随着资源的枯竭,阜新失业人数已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