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二中学课程一、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 活动中心课程论、 社会中心课程论等; 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 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的。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在历史上有三种主要的课程理论: 学科中心课程论、 活动中心课程论、 社会中心课程论。(一)学科中心课程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是最早出现、 影响最广的课程理论。代表人物: 夸美纽斯、 赫尔巴特、斯宾塞等是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 要素主义、 结构主义是其代表理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基本主张,是学校的课程应以 学科分类 为基础,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 通过 分科教学 ,使学生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二)活动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 活动中心课程论是20 世纪初杜威提出的课程理论。活动中心课程理论的基本主张是,课程应以 儿童的社会活动 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 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 改造其经验,促进其生长。(三)社会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有社会改造主义代表布拉梅尔德、批判理论的代表金蒂斯、布迪厄等。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的基本主张是,课程应以社会的需要、 社会的改造、 社会的批判为中心,通过社会问题的批判、 分析、研究,促进社会改造和进步。○学科中心理论强调学生经验。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学生三大方面。1、社会经济政治等影响着学校课程的门类、广度、深度、方向、内容;2、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知识影响着课程开发;3、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身心发展特点影响课程的编排方法;4、课程理论对课程开发起理论指导作用。二、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析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课程类型:根据课程性质进行的分类: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根据课程管理进行的分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校本课程)△根据课程形态进行的分类: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根据课程修习进行的分类:必修课程、选修课程△1、 根据课程性质进行的分类:( 1) 学科课程我国古代的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 ;古希腊的“七艺” ( 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可以说是最早的学科课程。迄今为止,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采用学科课程。学科课程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