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教学查房查房主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查房目的:掌握妊娠期肝内胆汁淤诊断标准掌握妊娠期肝内胆汁淤治疗原则熟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高危因素查房重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要点查房难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方法前言Introduction查房时间:2021-3-15查房地点:产科二病区查房病例:住院号(810287)床号(重8床)姓名(任亚芬)参加人员:规培医师前言Introduction相关知识小结与思考0203目录content病例介绍01病例介绍1姓名:任亚芬科别:产科二病区床号:重8床住院号:810287性别:女年龄:27岁入院时间:2021年3月3日病情叙述者:本人可靠深度:可靠主管医生:杨静主诉:停经34+6周,皮肤瘙痒1月余病例介绍相关知识2高危因素具有ICP高危因素的人群其发生率明显升高,因此,认识高危因素对提高该病的识别具有临床价值。一、孕妇因素二、本次妊娠因素高危因素一、孕妇因素(1)孕妇年龄>35岁;(2)具有慢性肝胆疾病,如丙型肝炎、非酒精性肝硬变、胆结石和胆囊炎、非酒精性胰腺炎、有口服避孕药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病史;(3)家族中有ICP者;(4)前次妊娠有ICP史,据报道再次妊娠ICP复发率在40%~70%。高危因素二、本次妊娠因素(1)双胎妊娠孕妇ICP发病率较单胎显著升高,而ICP发病与多胎妊娠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积累;(2)人工受精后孕妇ICP发病相对危险度增加。临床表现一、皮肤瘙痒二、黄疸三、皮肤抓痕四、其他表现临床表现一、皮肤瘙痒为主要首发症状,初起为手掌、脚掌或脐周瘙痒,可逐渐加剧而延及四肢、躯干、颜面部。瘙痒程度各有不同,夜间加重,严重者甚至引起失眠。70%以上发生在妊娠晚期,平均发病孕周为30周,也有少数在孕中期出现瘙痒的病例。瘙痒大多在分娩后24~48h缓解,少数在1周或l周以上缓解。临床表现二、黄疸瘙痒发生后2~4周内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发生率为20%~50%,多数仅轻度黄疸,于分娩后1~2周内消退。临床表现三、皮肤抓痕ICP不存在原发皮损,而是因瘙痒抓挠皮肤出现条状抓痕,皮肤活检无异常表现。尽管ICP不存在原发皮损,但由于该病的特殊性和对胎儿造成的风险,有学者提出将ICP的皮肤表现归属于妊娠期皮肤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四、其它表现少数孕妇可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轻微脂肪痢等非特异性症状。极少数孕妇出现体质量下降及维生素K相关凝血因子缺乏,而后者可能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一、胆汁酸系列二、肝酶系列三、胆红素系列病理检查四、肝炎病毒学系列检查五、肝脏B超检查六、肝脏病理检查七、胎盘病理检查辅助检查胆汁酸改变是ICP最主要的实验室证据。目前,血清胆汁酸的测定主要包括总胆汁酸和甘胆酸。近年文献报道中对胆汁酸系列比较一致的评价是:(1)ICP孕妇总胆汁酸水平较健康孕妇显著上升,可用于评估ICP严重程度。(2)甘胆酸敏感性强,可作为筛查和随访ICP的指标。一、胆汁酸系列辅助检查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与胆汁酸水平升高无明显先后顺序,其变化与血清总胆汁酸、胆红素变化不平行。升高波动在正常值的2~10倍,分娩后10d左右转为正常,不遗留肝脏损害。2.α-谷胱甘肽转移酶:血清α-谷胱甘肽转移酶水平上升是反映肝细胞损害快速而特异的指标。其在ICP诊断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可能优于胆汁酸和肝酶。3.α-羟丁酸脱氢酶:研究发现,ICP孕妇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水平较健康孕妇有显著升高,且其升高水平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呈正相关,但能否作为评估ICP严重程度的指标未见支持性的证据。二、肝酶系列辅助检查四、肝炎病毒学系列检查单纯ICP者,其肝炎病毒学系列检查结果为阴性。五、肝脏B超检查ICP肝脏无特征性改变,因此,肝脏B超检查对于ICP诊断意义不大,仅对排除孕妇有无肝胆系统基础疾病有重要意义。六、肝脏病理检查肝组织活检是有创性操作,临床少用,仅在诊断不明,而病情严重时进行。辅助检查ICP孕妇的胎盘组织光镜及电镜检查:胎盘绒毛板及羊膜均有胆盐沉积,合体滋养细胞肿胀、增生、合体芽增多,血管合体膜减少,绒毛间质水肿、绒毛间隙狭窄、新生绒毛较多,有的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