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遗传的基本规律揭阳市卫生学校黄宏智知识要点1、掌握以下概念:性状、性状分离、等位基因、表现型、测交。2、掌握遗传学中常用的符号。3、掌握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遗传的基本定律孟德尔摩尔根遗传的基本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与互换定律{孟德尔摩尔根第一节分离定律一、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三、对分离结果的验证四、分离定律的实质和细胞学基础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第一节分离定律孟德尔简介:孟德尔(1822~1884)是奥地利学者、天主教教父。1856-1864在前人取得的成就基础上,经过8年时间利用豌豆作杂交试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结果的分析,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实验》的论文。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现代遗传学确定为基因),发现两大遗传规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因而被称为遗传学的奠基人。一、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1.实验材料:豌豆2.实验方法:杂交实验法123花的结构豌豆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1、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花受粉的植物2、豌豆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性状: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人的某些相对性状下列生物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小麦种子的白粒与红粒B、狗的卷毛与白毛C、小麦的有芒与无芒D、五指与多指答案:(B)如种子的形状、种皮的颜色、花的颜色、植株的高度等。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显性性状:子一代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隐性性状:子一代未能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性状分离:杂交后代中出现不同性状的现象。杂交实验和常用符号××PF1F2:父本:母本:自交:杂交♀:亲本:子一代:子二代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R、Y)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r、y)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豌豆杂交图解圆滑皱缩RRrr亲代子一代圆滑圆滑RrRr生殖细胞RrrR子二代RRrrRrRr1111∶∶∶××表现型:生物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圆滑、皱缩)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基因。(RR、Rr、rr)表现型是基因型的外在表现形式;基因型决定表现型,是表现型的内在因素。表现型由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纯合体:一对基因彼此相同的个体(RR、rr、AA、aa、BB、bb)。杂合体:一对基因彼此不同的个体(Rr、Aa、Bb)纯合体的性状可稳定遗传,杂合体的后代以出现性状分离!三、对分离结果的验证用测交实验。何谓测交?即用F1与隐性亲本杂交用以检验F1基因型的方法。实验结果与预期完全符合。豌豆回交图解圆滑皱缩×rrRr亲本生殖细胞Rrr子代圆滑皱缩rrRr分离比实现的条件1、子一代个体形成的两种配子在数目,生活力和结合机会上都相同2、3种基因型的存活率到观察时为止是相等的3、显性是完全的4、F2应有足够的个体四、分离定律的实质和细胞学基础分离定律的细胞遗传学基础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离定律:等位基因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生物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去。实质是等位基因的分离。五、分离定律的应用分离定律不仅适应于动、植物的遗传,人类正常性状或单基因遗传病的传递,同样也遵循分离定律。动植物育种实践和医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一)自由组合现象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的自由组合:黄圆╳绿皱(二对相对性状)F1全为黄圆(显性性状)F2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在F2出现亲本组合和重新组合(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控制豌豆种子颜色的基因和控制豌豆种子外形的基因位于不同的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1形成配子时Y与y、R与r分离,生成配子YRYryRyr∶∶∶=1111∶∶∶。F2共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4种表现型比例为: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黄圆豌豆与绿皱豌豆的杂交图解(三)对自由组合假设的验证子一代黄圆豌豆与绿皱豌豆回交结果F1(黄圆)╳P(绿皱)YyRryyrrYRYryRyryrYyRr(黄圆)Yyrr(∶黄皱)yyRr(∶绿圆)yyrr(∶绿皱)1111∶∶∶(四)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