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技术目录起源及原理1主要方法及优势2国内发展现状3国外发展现状4应用与展望5一、起源及原理起源:增材制造(AdditiveManufacturing,AM)俗称3D打印(3Dprinting),该技术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又称“添加制造”技术,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迄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原理:增材制造技术是根据CAD/CAM设计,采用逐层累积的方法制造实体零件的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减材制造(切削加工)技术,它是一种材料累积的制造方法。融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加工与成形技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软件与数控系统将专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医用生物材料,按照挤压、烧结、熔融、光固化、喷射等方式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制造技术。一、起源及原理原理:其工艺流程一般可分为三维建模、数据分割、打印、后处理四步。三维建模是3D打印的基础,即在打印之前需在三维软件中对所制作产品进行建模,因此3D打印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的参与;在三维建模完成后,打印机将三维数据分割为二维数据;通过打印设备逐层进行打印;打印好的三维产品要经过后处理才能出厂或使用,后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剥离、固化、修整、上色等。采用增材制造生产的汽车、鞋子二、主要方法及优势主要方法基本材料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ivelasersintering,SLS)热塑性塑料、金属粉末、陶瓷粉末直接金属激光烧结(Directmetallasersintering,DMLS)几乎任何合金熔融沉积成型(fuseddepositionmodeling,FDM)热塑性塑料,共晶系统金属、可食用材料立体平版印刷(stereolithography,SLA)光硬化树脂(photopolymer)数字光处理(DLP)液态树脂熔丝制造(FusedFilamentFabrication,FFF)聚乳酸(PLA)、ABS树脂融化压模(MeltedandExtrusionModeling,MEM)金属线、塑料线分层实体制造(laminatedobjectmanufacturing,LOM)纸、金属膜、塑料薄膜电子束熔化成型(Electronbeammelting,EBM)钛合金选择性热烧结(Selectiveheatsintering,SHS)Thermoplasticpowder二、主要方法及优势1.制造复杂物品。(目前已显现)2.产品多样化不增加成本。3.生产周期短。(最大的优点)4.无需采用模具。5.不占空间、便携制造。(战场、灾区)6.节省材料。SLSCast增材制造大型复杂发动机零部件,不需要模具,避免组装可一次成型复杂部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三、国内发展现状2013年4月中国科技部最近公布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作为未来最重要的技术之一,3D打印首次入选。2015年2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研究制定了《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2015年5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作为中国版的“工业4.0计划”,规划中多次提到了对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国务院3D打印专题讲座三、国内发展现状编号单位代表人物专业工艺产品国家认可1北航王华明铸造材料激光熔融航空部件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华中科大史玉升材料激光烧结航空部件、汽车部件、骨骼、牙齿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西北工大黄卫东铸造激光熔融航空部件C919应用4清华颜永年机械容积成型塑料5西安交大卢秉恒机械光固化树脂、骨骼、芯片院士国内增材制造主要研究机构三、国内发展现状1、北航王华明团队该团队从事高性能金属材料快速凝固激光制备与大型金属构件激光直接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以激光为热源,以钛合金粉末为填充材料,增材制造出航空结构件,其成果在C919上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技术原理示意图及成形部件三、国内发展现状2、华科史玉升团队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教授的研究团队开发的1.2米×1.2米的"立体打印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成形空间的快速制造装备。3、西工大黄卫东团队该团队采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成形出C919中央翼缘条,长度超过3米,成形出飞机主承力梁长度5米,为C919首飞做出了突出贡献。增材制造C919结构件三、国内发展现状4、华科张海鸥团队华中科技大学张海鸥教授的研究团队主要研究电弧增材制造,以焊枪和基板之间产生的电弧为热源,在高纯氩气的保护下融化不断送进的金属丝材进行增材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