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成为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重建新式课堂,意味着我们要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更新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研究、改变和重塑教学,使课堂教学发生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走出去学习课堂教学的先进经验使我们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为我们历史学科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借鉴,经过近段的研讨和实践,我认为,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是大势所趋,学生所需。我认为在新形势下构建中学历史高效课堂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 中学历史高效课堂的教案设计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以学情为基础,在课标、教材与学情现状的三向选择中准确地确定三维教学目标。 我们知道目标的准确确定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才能合理有效地选择、整合教学资源,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新课程理念下制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但教材又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因此必须吃透课标,以课标为纲,结合教材呈现的教学资源,在课标与教材的双向交换中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再把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认真定夺,形成一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下面我以普通初中历史教科书人教版中的《外交事业的发展》(以下简称《外交》)一课的教案设计为例来说明。 《外交》这小节教材讲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三个重大成就即:“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关系正常化”。从教材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具体的史实,也就是历史知识,比如中国如何加入联合国、中美关系改善的过程等等,如果仅以了解这些历史知识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好像略显浮浅了。 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这两句话的表述中,我们只能看出对一个个历史史实的能级要求,即“简述”、“概括”、“了解”、“探讨”等。 如果在教材和《课程课标》中选择任何一个作为教学目标,都会有失偏颇,会以偏盖全。因此在教案设计时,我们应该把两者有机的统一起来了,展示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的源泉绝大部分来自教材或其它资料,能级要求绝大部分来自《课标》,过程与方法的设置结合学生的现状,根据自已的经验进行的设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源于对《课标》和教材的解读。把《课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