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滕王阁的调研 写在前面的话: 还记得第一次读王勃的《滕王阁序》时,被那激昂的词调,优美的押韵,恢弘的意象感染得快怀疑自己是不是连给他端墨的勇气都没有!却一直没有要到滕王阁看看的冲动。现在想来,也许是因为那唯美的诗词间已留下我永远的记忆。没有亲眼见识过的想象才最令人陶醉,仿若自恋的以为可以成为不拘世俗的才子游走于滕王阁的历史间,斑驳的线装书里有我吐不出的敬仰。而后真的去玩了一次,竟没想起这就是“滕王阁”。而今为了调研重游滕王阁,又读了一遍王勃的《滕王阁序》,才发现原来这就是滕王阁啊!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 0 1 1 .1 1 .1 6 下面是此次调研的几个方面: 1 .选址的特点(和赣江与城市的关系) 2 .建筑群的布局特点(群体的组合关系、天 际线的分析) 3 .建筑的结构和构造(仿木结构和斗拱的建立) 4 .建筑的艺术形象和特点 5 .建筑的文化属性 6 .滕王阁古今之变的心理感受 一.选址的特点: 南昌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素有“西江第一楼”之誉。雄踞南昌抚河北大道,坐落于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依城临江,瑰伟绝特。 滕王阁的选址介于赣江和南昌市的边缘,这一位置又介于赣江和抚河交汇处,无疑是观景的最佳位置。 城市和河流,这两股力量是不同的。河流是宽广的,它是一种压迫的力量。与河流不同,城市要平静得多。它有着规则的网格,是人类想象力的产物。因此,滕王阁的建造就是要在人与自然界的完美力量之间建立一种平衡。横跨赣江的八一大桥以某种角度象征着人与自然界的这种作用,给现代的滕王阁赋予了新的含义。 二.建筑群布局特点 由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不同于西方,有人总结,中国人看全景,西方人重焦距,因此中国的古代建筑从平面布局到主体造型讲究群体和谐,重视群体造型之间的组合造型,有主有次,互相协调。滕王阁的建筑之美也是这样,为群屋联络之美,非一屋之形状美。而李哲厚在《美的历程》中写道:中国古建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形体状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 滕王阁在复制古建筑的形式中追求群体建筑的造型美,在拔高建筑高度的想法上体现了重视城市建筑群的轮廓线及城市建筑天际线的形态美,要求变化统一,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层次分明,凹凸得当,有张有弛。但基于南昌目前的城市机理,高层建筑已遮挡了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