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期的年表1 中国陶器发展史在上古时代,先民们就开始制作一些陶器。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 11700 多年的悠久历史。最开始,陶器只是人们用泥土捏成型后,用火烧制而成的。以日用陶器为主,器型有: 豆、盆、碗、钟、筒杯、勺、盘、缸、甑、釜、小壶、茧性壶、扁壶、钵、罐等。只具有使用价值,而不具有欣赏价值。但是后来随着制陶业的发展,制陶技术从泥条盘筑进步到轮盘拉坯,结构简单的的横穴窑与竖穴窑已取代了落后的平地起烧,对窑的温度、气氛的控制已取得了一定经验,当时最高的烧成温度已经到达了1100?,已接近陶与瓷的“临界”温度。那时出现的一些陶器,器型庄重,文饰精美,堪称艺术精品。从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来看,陶器中的精品有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 万多年的灰陶、有 8000 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红陶、有7000 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 多年的大汶口的“蛋壳黑陶”、有4000 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 多年的西周硬陶,还有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到了宋代,瓷器的生产迅猛发展,制陶业趋于没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种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如宋、辽三彩器和明、清至今的紫砂壶、琉璃、法花器及广东石湾的陶塑等,都是别具一格,倍受赞赏。裴李岗文化 1977 年在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村发现,经碳十四测定距今约8 千年,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与此同时在河北武安县的磁山也发现同时期的文话遗址,而出土陶器带有一定原始性,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陶器。仰韶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 4500—前 2500 年。因 1921年首次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仰韶文化以半坡遗址的陶器为典型。主要纹饰有动物纹( 包括鱼纹、蛙纹 ) 、几何纹、陶器基本为手制,出现了慢轮修整技术; 陶质以细泥红陶、夹砂红陶为主,灰陶、黑陶较少,出现白陶; 陶质松软,烧成温度约900— 1000?。彩陶艺术是仰韶文化的杰出成就,烧前彩画,不易脱落,以黑彩为主、兼用红色。器型有碗、钵、杯、罐瓮、瓶、釜、甑、尖底瓶等。陶器常饰以线纹、绳纹、弦纹和附加堆文等。马家窑文化 1924 年发现于甘肃临洮县马家窑村,其范围可达青海、宁夏、四川等省区。器形仍以盆、钵、罐、壶为主,尖底器已基本消失。其年代,据放射性碳素断代为公元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