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拒绝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详细教案15-7 班一、教学理念“2014 版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指出:品德学科课程应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因此,品德教学就要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开展教育,引导学生投身到社会生活当中去感受、去领悟。本节课的题材来源于前几天发生我校的一些真实案例,因此针对此现实基础,我在本次主题班会的设计上力求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本课的教学中。在各环节中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采用真实反映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素材,引导学生讨论校园暴力的危害,再结合相关案例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小组合作总结的方式得出应对校园暴力的措施和方法,整个过程都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并真正触动学生思想深处。二、学情分析新时期的中学生生活在新媒体蓬勃发展、信息资源爆炸化的时代,一方面他们借助网络、电脑、手机等电子媒介丰富了自己的生活,甚至懂得了更多校园外的知识;但另一方面由于中学生甄选信息和辨别利弊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面对网络上的负面信息时容易盲目吸收和模仿。本节课的题材正是来源于前几天发生在我校的一些真实案例:八年级学生蒋某、罗某、陆某、胡某因不满意七年级同学看自己,找借口勒索该同学 200 元钱;七年级学生周某与七年级学生陆某、八年级学生谭某、罗某、陆某在 QQ 上不文明聊天,产生口角,导致八年级三名学生伙同一名职教学生对周某实行暴力殴打。由于在网络上的不文明行为导致惹祸上身,使自己成为受害者……这些事件是很常见的校园暴力事件,然而在这过程中我们失望于施暴学生的空虚和残忍,更伤心于受害者的无辜和胆怯。因此,对中学生普及一定的校园暴力知识,并让他们习得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应对措施就显得迫在眉睫了。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危害,学会预防校园暴力,掌握应对暴力的方法及技巧。2、能力目标:通过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道德观念,关注他2人的安全,培养其非暴力情感及勇敢机智面对校园暴力的品质。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清校园暴力的实质,并掌握简单有效的应对方法。难点: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非暴力情感及勇敢机智面对校园暴力的品质。五、教学对象初二 7 班学生六、教学媒体多媒体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