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机制雄激素:睾酮、雄烯二酮、脱氢表雄酮前列腺组织内:睾酮双氢睾酮(DHT)DHT浓度高于睾酮,与AR结合能力高出4-5倍雄激素的产生与作用雄激素的反馈调节内分泌治疗机制:一、阻断雄激素的产生及作用途径二、增强负反馈调节雄激素去除途径一、抑制睾酮分泌:手术去势药物去势(LHRH-A)二、阻断雄激素与受体结合三、联合应用达MAB四、抑制肾上腺来源雄激素的合成五、抑制睾酮转化为DHT内分泌治疗的目的1.降低体内雄激素浓度2.抑制肾上腺来源雄激素的合成3.抑制睾酮转化为DHT4.阻断雄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内分泌治疗的时机•早期内分泌治疗(EET):PSA基础水平>50ng/ml,PSADT<12个月•晚期内分泌治疗(DET):PSA基础水平<50ng/ml,PSADT>12个月内分泌治疗方案一、单纯去势:手术去势、药物去势二、MAB三、间歇内分泌治疗四、根治性治疗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五、辅助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适应证•(1)转移前列腺癌,包括N1和M1期(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间歇内分泌治疗)。•(2)局限早期前列腺癌或局部进展前列腺癌,无法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放射治疗(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间歇内分泌治疗)。•(3)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根治性放疗前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4)配合放射治疗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5)治愈性治疗后局部复发,但无法再行局部治疗(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间歇内分泌治疗)。•(6)治愈性治疗后远处转移(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间歇内分泌治疗)。•(7)雄激素非依赖期的雄激素持续抑制(去势)。去势治疗•手术去势:睾丸切除术(心理影响)•药物去势:LHRH-a(对于已有骨转移脊髓压迫的患者慎用)•雌激素:己烯雌酚(心血管不良反应)•雌激素作用于前列腺的机制:抑制LHRH的分泌抑制雄激素活性直接抑制睾丸Leydig细胞功能对前列腺细胞直接毒性单一抗雄激素治疗(AAM)•目的:单一应用较高剂量的雄激素受体拮抗剂,抑制雄激素对前列腺癌的刺激作用及雄激素依赖的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而且几乎不影响患者血清睾酮和黄体生成素的水平。•适应症:适合于治疗局部晚期,无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即T3~4NxM0期。•方法:推荐应用非类固醇类抗雄激素药物,如比卡鲁胺150mg口服每日一次。•结果:与药物或手术去势相比,总生存期无显著差异;服药期间,患者的性能力和体能均明显提高,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发生率降低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MAB)•目的:同时去除或阻断睾丸来源和肾上腺来源的雄激素。•方法:常用的方法为去势加抗雄激素药物。抗雄激素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类固醇类药物,其代表为醋酸甲地孕酮;另一类是非类固醇类药物,主要有比卡鲁胺和氟他胺。•结果:合用非类固醇类抗雄激素药物的MAB与单纯去势相比可延长总生存期3~6个月,平均5年生存率提高2.9%,对于局限性前列腺癌,应用MAB治疗时间越长,PSA复发率越低。而合用比卡鲁胺的MAB治疗相对于单独去势可使死亡风险降低20%,并可相应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前列腺癌的雄激素去除治疗根治术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HT)•(1)目的: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前,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一定时间的内分泌治疗,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降低前列腺切缘肿瘤阳性率,进而提高生存率。•(2)适应证:适合于T2、T3a期。•(3)方法:采用LHRH-a联合抗雄激素药物的MAB方法,也可单用LHRH-a或抗雄激素药物,但MAB方法疗效更为可靠。新辅助治疗时间为3~9个月。•(4)结果:新辅助治疗可能降低肿瘤临床分期,可以降低手术切缘阳性率和淋巴结浸润率,降低局部复发率,长于3个月的治疗可以延长无PSA复发的存活期,而对总存活期无明显改善。间歇内分泌治疗(IHT)1.IHT的治疗模式:2.IHT的停止治疗标准:3.间歇治疗后重新开始治疗的标准:.4.IHT适应证:5.IHT的意义:6.IHT的潜在风险:•多采用MAB方法,也可用药物去势(LHRH-a)•国内标准为PSA≤0.2ng/ml后,持续3~6个月•国内推荐当PSA>4ng/ml后开始新一轮治疗•局限前列腺癌,无法行根治性手术或放疗;局部晚期患者(T3~T4期);转移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切...